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至今,已可以用处于水深火热状态来形容。当此时机,不甘寂寞的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频频亮相于媒体面前,大谈危机的发展趋势等等。例如,9月14日格林斯潘说,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这场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格林斯潘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这是他职业生涯中所见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可能仍将持续相当长时间,并继续影响美国房地产价格。格林斯潘认为,这场危机将持续成为一股“腐蚀性”力量,直至美国房地产价格稳定下来;危机还将诱发全球一系列经济动荡。当被问及美国躲过经济衰退的几率能否超过5成时,格林斯潘回答说,他认为这一几率小于50%。“我不相信,一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不对实体经济造成重创,我认为这正在发生”。格林斯潘还预测,将有更多大型金融机构在这场危机中倒下。
但是,格林斯潘似乎忘记了,这场危机的酿成,他自己有很大责任。这并非苛求。请看2006-2-14网络上一位作者引述的看法:“克里斯顿·斯坦克认为,格林斯潘的货币政策总体是成功的,但并不完美,90年代初的经济衰退就与其不恰当的货币政策有关。此外,格林斯潘在2001-2002年的一连串减息动作幅度过大,短短一年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由6.5%降至1.75%,这使美国房地产领域出现大量泡沫。而一旦房价下跌,居民消费紧缩,美国经济增长后劲将无法持续。这也是留给下任联储主席的一道难题。”
请注意,克里斯顿·斯坦克发表这些看法时,距离美国次贷危机还早着呢。但是他已经明确地提到了短期内连续、过度降息导致美国房地产领域出现大量泡沫。现今人所共知,这正是美国次贷危机所以发生的基础原因。
当然也有人为格林斯潘辩护。而且无论那一个国家某一具体时期的货币政策,总难说是完全适当的,事后检验结果,犯下重大过错的政策也并不罕见。重要的是,当次贷危机正深入发展和蔓延之时,作为前任美联储主席,无论为公为私,都不适宜对美国的次贷危机作过多评论和预测。不然的话,即使撇开自己当政时期的政策可能遗留下来的不良后果,这样的评头品足又将置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于何地?
由格林斯潘当年连续减息对整体经济的长远影响,更值得反思的是货币政策的目标问题。若干年来,关于货币政策,是越来越明确地归结到“币值稳定”这个单一目标。原来的并列目标: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国际收支平衡,从理论层面讲,是退出了原曾占据的位置。另一方面,就货币政策的实际倾向而言,这三个目标尤其是经济增长总是或公开或隐蔽地起着作用的。现在回过头反思,对这个问题持谨慎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币值稳定始终是货币政策的根本目标,尽管在各个具体时期以币值稳定为货币政策目标的前提下,货币的扩张或紧缩,对当前时期的经济增长是有重大影响的,但这与货币政策目标并不相同。把促进经济增长直接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实际是无视货币政策及其运作对象的特殊性质,极易形成长久的负面影响。格林斯潘2000—2001年连续降低利率是一个例子;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经济衰退时期,长期维持极低利率,着眼点同样是经济增长而不是币值稳定。事实证明,日本当年这样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结果与期望适得其反,——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延长了必须的经济结构调整过程,恰恰不利于经济的长远持续发展。
一句话,货币政策及相应的工具的运用,同任何具体事物一样,也必定有自己的限度;尤其是越界过度滥用,往往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戴英马 来源:价值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