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商务2.0》杂志评选出“年度最佳口头宣传营销奖”,颁给的是Showtime公司的同志题材系列电视剧集《同志也是美国人》(Queer as Folk,也译成《志同爱合》)。这部电视剧在播出的前一个月利用互联网聊天室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口头宣传营销,使得剧情成为了同性恋人群中的热门话题,引起了全美650个同志网站的追捧和报道,刚上映时收视率就超过热门电视剧《欲望都市》。
过去,这种最传统的口头宣传营销手段一般被认为主要对那些与时尚有关的产品比较适用,但现在,这种手段已经拓展到了如纸巾、早餐麦片等更宽泛的大众消费产品。一些在营销投入上非常大手笔的企业也开始青睐这种手段。
宝洁公司自己所称的“扩散营销”(DiffusionMarketing)实际上就是口头宣传营销。宝洁加拿大公司为了宣传其Cheer品牌清洁剂,聘请了一批临时演员打扮成穿着很整洁的家庭主妇。她们出现在各大超市,聚在一起议论Cheer清洁剂如何好用,最后甚至还在超市的过道里表演了一场即兴时装秀。
假扮购物者/消费者这种营销手段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是,随着这种方法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临时演员出现在消费者的生活中,消费者对他们已经不太信任,甚至有些厌烦。口头宣传营销的流行甚至引发了学术界“商业对于社会文化和人们生活影响”的争论。
更加严重的是,如果企业聘请的临时演员在进行营销活动时传达的信息不够准确的话,将会对品牌和企业形象造成伤害。专门从事口头宣传营销的ADD营销公司CEO斯科特?雷昂纳德说:“我们总是坦白地告诉客户,营销人很难控制口头宣传营销所传播的信息,企业有时需要冒一定的风险。”2001年4月,IBM就曾经因为口头宣传营销传播的信息破坏了企业低调、沉稳的风格,而起诉了其公关和营销公司。
抓住意见领袖
年轻漂亮的女性是“时尚”和“选看影片”两个议题的意见领袖;男性主要为“公众事物”的意见领袖;社会接触越频繁者越可能成为意见领袖。
口头宣传营销成功的关键是要找到传播营销信息的载体——那些对某个市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意见领袖(OpinionLea-der)。菲利普?科特勒将“意见领袖”定义为:在一个参考群体里,因特殊技能、知识、人格和其他特质等因素而能对群体里的其他成员产生影响力的人。
福特公司2000年为了推出Focus车型而进行的口头宣传营销活动就是抓住意见领袖的一个经典案例。Focus是一款售价仅1.3万美元的微型轿车,定位是嘻哈一族(18~30岁的男性)的第一辆车。福特的主席James G.OConnor最终决定采用口头宣传营销战略来与竞争对手——本田思域相抗衡。
首先,福特请纽约的年轻人服饰专卖连锁店Fusion Five帮助它在全美五个重点市场(纽约、迈阿密、洛杉矶、芝加哥和旧金山)挑选出了120位意见领袖。这些人中有电台的DJ、自由艺术家、记者和广告创意人员等等。福特公司按照他们喜欢的颜色、车内配置等为他们每人配备了一辆全新的Focus,供他们无偿使用6个月。Focus的第一位购买者,21岁的电脑工程师Regner说,他第一次在停车场看到他最喜欢的DJ吉尔开着Focus,放着震耳欲聋的摇滚乐时,就对Focus一见钟情了。他的女朋友两个月后也买了一辆福特Focus。通过这种方法,福特Focus上市第一年卖出了28.6万辆,把本田“思域”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当然,不同品类产品的意见领袖完全不同。ConAgra食品公司的Hebrew品牌选择的意见领袖就是12个城市的250名家长教师联谊会(PTA)会员,而Lucky Strike牌香烟选择的则是在高档写字楼里上班的白领一族。
著名的“笛卡图传播研究”发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年轻漂亮的女性是“时尚”和“选看影片”两个议题的意见领袖;男性主要为“公众事物”的意见领袖;社会接触越频繁者越可能成为意见领袖。 目前,年轻消费者最受到口头宣传营销人员的青睐。他们对大众媒体没有好感,意见领袖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更重要的是,他们正处在品牌偏好的形成期,如果此时他们建立了对某品牌的偏爱和忠诚,将会对他们一生,以及他们的配偶和子女的消费习惯产生重要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