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M是国际品牌高速发展的一个有效策略,国内市场上的许多“国际品牌”都是自己本身没有建立生产厂家,欧典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欧典营销人员太过透支策划的结果。
欧典事件不正常?
欧典事件爆发之后,国内诸多媒体非正常的“亢奋”引起营销界的强烈关注。
首先,欧典洋品牌概念在业界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为什么,现在才以这种毁灭性手段出现。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这很有可能是同行之间竞争的一种策略。
谁是欧典事件最大受益者?
第一不是媒体,因为媒体少了一个广告大户,当然不排除个别媒体从业人员从欧典竞争对手那里获得灰色收入;第二不是消费者,即使欧典关张,是不是市场上就不会出现2000元/平米的国外木地板了?当然不是!只不过换成其它品牌罢了;第三不是政府职能部门,起码税务机关少了很多税收。
从以上这些情况分析,欧典事件很有可能是也内同行洗牌的一种策略。而媒体只是充当了类似“打假英雄”这样的一个角色。
国内的媒体似乎到现在也没有搞明白:揭老底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让企业修正营销策略中的问题,而不是“杀死”企业。因为媒体是事件记录者,而不是审判者,越俎代庖和角色错位给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教训还少吗?
如何看待欧典事件?
企业在营销过程中要兼顾社会责任是必要的。但是,媒体理性、建设性地看待企业前进中、发展中的问题,同样也是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许多国外中小企业都是通过OEM方式将品牌培育成著名品牌的。中国许多小企业正在复制国外小企业走过的模式,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国内媒体更应该用积极健康的心态看待这些企业存在的问题,千万别再无限度上纲上线,动不动就“整死”一个品牌或企业。
欧典洋污点问题在其它行业的情况更为严重,尤其是服装、化妆品、保健品等行业,如果媒体揪住一个企业的“小鞭子”就往死里整,这种“媒体暴力”对中国中小企业的伤害将是毁灭性的。正确看待企业发展中的问题是一个记者、一个媒体是否成熟的标准之一。
笔者真心希望中国的企业家、营销人员、记者、媒体真正能够在相互理解的氛围里和谐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