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牌的背后是文化
“品牌前面是创新,品牌上面是气质,品牌底下是服务,品牌表面是形象,品牌核心是质量,品牌背后是文化,品牌持久靠管理。”
一切竞争都是不断变化的,包括市场竞争。
20世纪50年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是生产能力,在那个时候,只要有你能力生产出产品就能成为赢家,原因是供不应求;到60年代,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产品供过于求,于是竞争转变为以销售为主导,卖得出产品的企业才是好企业;70年代没有太大的转变,仍然以销售为主流;80年代,产品一体化程度加深,人们开始不再对销售感兴趣,于是随着市场营销观念的导入,出现了营销服务,这是一种全新的观念,也引起了竞争的改变;进入90年代,消费者越来越精明,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人们购买产品不再仅仅是购买它的一种使用价值,而是一种品牌,一种心理满足,一种文化,以消费者需求为主导的企业于是迎合消费者的这种趋势,出现了品牌营销和文化营销。现在人类已经进入21新世纪,在这个信息社会中,品牌和文化必将成为一种潮流。品牌的竞争说到底便是一种文化竞争。世界知名的品牌,如万宝路、肯德基代表着一种美国文化;松下象征着日本民族的精神,一种日本企业所特有的文化;国内比较有名气的品牌,如四川长虹代表着四川所特有的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气息,还有诸多产品都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
(2)品牌的实质是文化
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民族,最深刻、最久远、最具生命力的东西莫过于历经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文化了。
1840年的鸦片战争,帝国主义打算用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中国的国门之后,再用无穷无尽廉价的物品、思想盘距东方圣土,占据东方人的心灵。于是西方侵略者就策划出了文化传教和贩卖鸦片。中国战败后,美国并没有急于把赃款运回本土,而是利用所谓的“庚子赔款”来筹建美式学堂,专门培养美国式的中国人,同时将美国文化彻底输入中国。
在圣经、教堂巍峨身影的背后,是西服、皮鞋、领带的全世界倾销。情人节、好莱坞、迪斯科已出现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可口可乐、肯德基、牛仔裤、花花公子等竞相登堂入室。
西方文化进入的现实告诉我们:文化策化,应在全球范围内考虑,一方面应吸取西方文化的精华,剔除其糟粕;另一方面弘扬东方文化,联合亚太地区,保证长期的繁荣。发扬中华文化,联合世界华人,为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尽点义务、做点贡献,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源头,作为文化的继承者或者是创新者,都要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
同时,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也是大面积推广自己产品最好的方法。
(3)品牌的竞争是文化
我国以前的大多数企业一般比较重视对企业自身情况和市场情况的研究。包括企业自身的管理、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创新能力,对市场的研究则表现在怎样培育、营造、占领市场,但很少有企业去研究分析自己的竞争对手,甚至对竞争对手一无所知。
“春都”和“双汇”两家最大的火腿肠生产厂家之间的竞争开始于1992年,从那时起一直到前些时候,两家掀起了一场广告、营销、品牌全方位的大战,“双汇”的带头人万隆与“春都”的带头人高凤来成为中国火腿肠产业的两巨头、形成了势不两立的局面。
两家在产量上竞争;请名人在广告宣传上竞争;在技术改造和引进方面竞争;在研究开发上也你追我赶。
在改善硬件的同时,“春都”和“双汇”在内部管理上也各展所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加强软件建设。管理的核心还是对人的管理。企业职工队伍建设是衡量一个企业管理水平、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在对人的管理中应讲究艺术,几年来,双方一直都坚持以人为本,以仁义为中心的管理思想,这正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体现。这种方法很有效,使所有的职工都具有很高的积极性。
总之,在激烈的商战中,企业要想占据主动,就需要进行系统的品牌策划,并注重文化的建设,否则,企业必然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企业的最终经营也必然失败。
科技、质量、服务当然会左右品牌发展,但文化才是品牌竞争的动力之源。
文/郭汉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