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工商联发布的《关于指导民营企业加强危机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陆续到达各省、市、区工商联手中,并逐渐传达给千万民营企业。全国工商联表示,文件是“针对目前民营企业尤其是一些大型民营企业危机频发的现象”而制定的。薄薄数页纸间,作为“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助手”的全国工商联援手民企经济安全的急迫之心跃然纸上,并籍此拉开了探索构建民企“拯救体系”的序幕。
对于全国工商联正式将“防范民企风险”提上日程,并从制度层面施以援手。国内相关专家对此有何看法?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企业发展安全高峰论坛”联席会秘书长、中全联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内率先提出“企业发展安全”的企业生存管理专家郑伟建博士。
过去,“企业安全”似乎意味着在办公楼的大厅中站一名警卫而已。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安全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安全与外部环境、企业安全与内部健康基因、企业安全与信息传递、企业安全与人员财产物理安全之间的汇聚趋势越来越明显。
郑伟建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企业高速发展只有在长久持续安全的大前提下才能实现。研究企业生命力基因,把握企业发展安全并非易事。由于市场经济客观环境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在我国,每年都有不少企业告别辉煌,甚至关门大吉,其根本原因就是企业发展缺少健康因子。强调企业发展中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任何企业的头等大事。因此企业要持续稳步发展,必需研究“企业安全”。比如企业发展陷阱问题,陷阱能否预测问题,外部环境带来的风险能否规避问题,规避自身代价问题,企业信息数据安全问题,企业融资安全问题,建立容灾系统问题、如何启动危机处理问题等等。
“我们对于民企危机的思考由来已久。早在2003年初,我们就提出中国企业应认真思考如何防范危机问题。实际上,近年来,不论国外国内还是国有私营,已看到许多起大企业倒闭、清盘的事例,看到无数中小企业、家庭和投资人的积蓄被卷进旋涡。”郑伟建博士如是说。
中全联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作为国内专门研究企业发展安全机构。从2003年即展开大规模的调研和讨论。每年连续召开大型民企首脑沙龙,主题均为“民营企业的安全发展和风险防范”。2004年,企业生存管理专家郑伟建博士策划并组织实施召开了“2004首届中国企业发展安全高峰论坛暨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调研”。全国工商联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专门下发了第48号文件。
郑伟建博士介绍:“中国企业发展安全高峰论坛暨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调研”现在每年都要召开,吸引了众多企业家参会,同时全国上百多家媒体协办,产生了广泛意义和深远影响。”目前,2007年中国最具生命力企业调研正在进行之中,由国内知名专家、财经媒体总编、学者等组成的调研考察团将深入全国各行业相关企业进行调研。
现在“企业发展安全”、“企业生命力”、“民企风险”、“企业健康因子”等不断成为国内企业发展关键词。记者从百度等搜索引擎也发现这些词汇已经成了热门词。
郑伟建博士透露,在屡屡目睹以德隆、格林柯尔为代表的大型民企因遭遇危机而几乎一夜崩塌之后,“中国企业发展安全高峰论坛”联席会、中国最具生命力企业评委会将依托国家有关部门建立中国企业生存管理机制。并逐步实施旨在让中国民营企业成为百年老店、基业常青的“中国生命力企业工程”。
同时将展开了一系列旨在“防范民企风险、引导企业做久做长”的系列活动,诸如:“中国生命力企业万里行”、“中国生命力企业大讲堂”、“中国生命力企业训练营”、并适时推出“生命力企业指数”等。此外,针对国内市场民营企业日益活跃的现状,还酝酿建立中国行业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同时筹备成立“中国生命力企业联合会”。
针对民营企业应该具有的“生命力基因”,郑伟建博士作了如下解析:
民营企业生命力的核心在于创新,在于把握“变”与“不变”的辨正关系。
“在国内外经济格局中,只有变化是不变的。”“如果说一些民营企业取得了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两个字--创新,这是企业生命力的核心。正是因为创新,这些企业形成了与同业之间的一种差异”。“创新”二字一直贯穿在生命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企业成长的源泉和动力。”
创业与守业--企业综合战略是民营企业生命力的发展方向。如果说创新是民营企业生命力的核心的话,清晰的发展战略将使民营企业旺盛的生命力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几乎所有企业都经历了很多坎坷和艰难时刻。但是只要企业综合战略正确,那么就能遇到风浪化险为夷。
“企业”与社会--企业公民,民营企业生命力的动力源泉。不少民营企业成立之初,就理性地认识到,一个企业要实现持续增长,与社会和谐共生发展休戚相关。这是企业永葆生命力的根源和力量汇聚的方向。这些民营企业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心回馈社会,认真践行企业公民的职责,在慈善教育、红十字公益、灾难救助等方面承担了广泛的社会责任。
企业存在的至高艺术是什么?郑伟建博士说:生命力来自于丰厚的土壤和宜人的环境。企业不仅是创造利润的社会单元,还应该是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载体。企业应该在个体生存发展与社会群体和谐共生中寻求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这是企业发展的终极境界。唯其如此,企业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才能有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 来源:中国管理传播网 作者:郑伟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