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个同事在qq签名,“别把模仿当创新”。突然间,总有那种触动心里的感觉。在实际经营和管理中,有太多了模仿,却自我感觉是创新。现在很多人喜欢被别人的东西和模式拷来拷去,只是经过自己的稍微修改和完善,就当成自己的东西用得好好。大家都知道,模仿是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可以省去摸索的成本,但它总是在扼杀创新的开花结果。
在解释中,模仿imitation通过观察和仿效其他个体的行为而改进自身技能和学会新技能的一种学习类型。熊彼特在其著作中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它包括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
在目前来说,我们很难去分清什么是模仿,什么是创新,因为模仿不可能全部模仿得像,都是在模仿中有了自己的风格和文化,就产生了另外一种东西。其实,有些公司为了更加快速地发展和壮大起来,有没有办法完全创新,就去学习别人的模式,将别人的方式模仿过来,套在自己的公司上,以求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在实际的模仿中,把原先属于自己的东西又放弃了,套上别人的东西,想要达到“拔苗助长”的地步。模仿总归是模仿,并不能形成很强的竞争力和优势价值。
在这个问题上,我也感到迷茫,因为自己有时也经常陷入这个问题中。我总是在团队的管理,激励,发展和规划中,以及在产品开发策划中,能够有创新性的思维和可行性的执行方法,但是结果很多都是别人的方式经过自己的大脑处理后得出来的。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和效果,但是总不能引起一场变化,而且是一场大的变革。在我现在看来,我们是否有能力的标准,很简单“就是能够解决问题,能够为公司策划出更多的产品和盈利点,能够为别人解决疑难杂症”。但是,自己的创新意识还是有待于提高,也是太多的模仿让自己抹杀了自己最纯正的意识和念头。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激励员工的问题上,每个公司的方式还真都不一样,跟这个公司交流的时候,他说着样子非常有效果,我们模仿回去了,结果是‘有触动’;跟另外一家公司交流了,他也说这样子效果非常好,我们模仿回去了,也有点‘触动’;但是‘热’度都是短暂的,一会就没有触动了。而且让员工们觉得郁闷,不知道到底哪种方式才是最有效的激励方式。导致他们不敢去自己想,都只会去套去搬,所以别说什么创新了。”
因为我们接受了太多的信息了,对待一个问题,有千万种答案;对于一个培训主题,不同的老师讲出不同的标准。我们自己都被搞晕了,不知道哪种才是标准。我们的心智也慢慢被这些东西所控制和消磨了。模仿是可以,应该是适度的,更不能将模仿别人的东西把自己搞得什么都不像。因为很多企业文化不一样,很多人不一样,很多企业经营的产品不一样,说实在的,说一个团队可以复制,我有些不相信,除非经过时间的积累,不然,那种复制,还是停留在面上的。技术层面的复制很简单,而人和团队的复制最难的。如果连人和团队都可以复制的话,那我相信大公司,百年公司就不只那几家了。如果可以复制的话,我们就可以复制最为伟大的企业——宗教。但有几家企业可以吗?所以模仿是解决不了长期的问题的,在初期和前期可以用一下,但不能当成创新,而不去做真正创新的事情了。那这样子就很可怕了。
对于这个话题,我没有办法去解释得很清楚。我只能告诉自己说,真的,“不能把模仿当成创新,该去创新自己的东西还是需要去努力和花精力的。”
来源:世界经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