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职业倦怠症的女医生
“不用脱鞋上床露出手腕脚腕。”当我走进体检中心的“心电图”检测室时,一位年轻的女医生头也不回、非常机械地对我说。
我遵从指令,躺下。女医生非常熟练地操作,大约一两分钟的时间,心电图的检查就做完了。医生头也不抬地把打印出来的心电图递给我,没有说一句话。
接过心电图看了几眼,根本看不懂。想到最近感觉有些胸闷气短,我连忙向医生请教:“请问医生,我的心电图测试结果怎么样啊?”
“体检报告里会有结果。”医生仍然没有抬头,非常冷淡地回答。
“那您看我这结果正常吗?”我不放心,想多问一句。
“基本正常。”简短的不能再简短的回答。
这时,又一位体检者走进检查室,只听女医生机械的声音再次响起:
“不用脱鞋上床露出手腕脚腕。”
受到如此“礼遇”,自然很令人生气。但以我多年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职业眼光来看,这位为他人检测身体是否患病的医生,正不幸患上了职场流行的“职业倦怠症”:对于她所从事的工作,已然失却了兴趣,变得麻木、冷淡;工作对于她而言,既无乐趣也无价值可言,剩余的只有无聊与机械。所以我不仅没有迁怒于她,反而有意用十分愉悦地声音大声对她说:“谢谢您啦!”然后转身走了出来。
我是希望能用我感谢的话语、愉悦的声音融化一点冻结在她心头的冰霜。
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在日复一日重复、机械的作业中,渐渐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难以提起兴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来工作。因此,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师克丽丝汀·马斯勒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之为“企业睡人”。
ü如果你每天清晨醒来,一想到要去上班就会心口堵得慌;
ü如果你每天坐在办公桌旁,看到那一大堆文件就十分恼火;
ü如果你在工作中,稍不如意就忍不住大发其火;
ü如果你每天回到家中,总感到筋疲力尽,没精打采;
ü如果原本开朗活跃的你,如今却感到话懒得多说一句,路懒得多走一步,对电视不感兴趣,对书籍打不起精神,甚至连辞退工作的念头,都在心头百转千回,最终也懒得出口……
如果你对以上的描述颇有同感,很不幸地,你或许已经染上了这种流行于都市职场中的“流行病”――职业倦怠症。
“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按照国际公认的定义,衡量职业倦怠的三项指标分别为:情绪衰竭、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所谓情绪衰竭是指没有活力,没有工作热情,感到自己的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
所谓玩世不恭是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敷衍了事,行为怪僻;所谓个人成就感降低是指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并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认为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无味的繁琐事物。
职业倦怠,使个人身心疲惫,工作质量下降,职业发展停滞;使组织反应迟缓,行动不力,效率下降;严重者,还可能会触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包括社会道德水平下降、对公众时事关注度降低、危害社会行为增加等等。如何克服这种职业上的倦怠感?怎样才能重新找回对工作的热情?以下将从职业兴趣、职业信念、职业价值与职业责任四个方面来寻求医治良方:
兴趣,夯实乐业的基石
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八九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去放鸭子。他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
每天,法布尔都要抓许多漂亮的小甲虫、小蝴蝶、小蜗牛等,还要拣上好多贝壳和彩色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夕阳西下,法布尔赶着鸭子,满载而归,心里甜滋滋的。
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过去个人没有择业自由度的情况下,提倡的是“我是一颗革命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就拧到那里”,要发扬“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而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讲,提倡的是“爱一行、干一行”,只有职业兴趣与所做工作相匹配,才能够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够心甘情愿地全身心投入其中,才能够不以其苦,反以为乐。
就象从小就酷爱昆虫的法布尔一样,当他痴迷地观察、收集、记录、研究各种各样的昆虫动态的时候,虽废寝忘食,仍然乐此不疲。最重要的一点是,当一个人聚焦于他所最感兴趣的领域时,他的潜力与天赋最容易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他也最容易摘取到丰硕的果实。
国内外很多心理学家研究了大量的职业性向与职业兴趣测评工具,帮助我们认识自身的职业兴趣之所在,比如卡特尔的16PF职业性向测评;霍兰德的职业适应性测验;爱德华的个人偏好测验;以及起源于古巴比伦苏菲族,后来被海伦·帕尔默进一步发展的九型人格等。
这些先进的测评工具,会帮助职场新人正确选择自己的职业道路,也会帮助陷入职业泥潭中的职坛老将重新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比如一位属于九型人格中7#――快乐型的女孩,原本活跃、开朗,对于一切“好玩”的事情都充满新鲜感和刺激感,并信奉“人生的乐趣在于快乐。”
她所适合的工作应是公关、社交、导游、网络游戏设计等需要创意的工作,然而迫于就业压力,以及对自身职业兴趣的迷茫,她在漫无目的地四处撒网之后,糊里糊涂踏入职场:她找了一份打字、复印的文员工作,这一做就是三年。这份对于她来讲十分枯燥、单调的工作,正一天天地消磨着她的工作热情,剥夺着她银铃般的笑声,对于工作的厌倦早已悄然侵袭她的心头。
信念,赋予事业的力量
张先生是80年代末的大学生,毕业后分配在中石化下属的某公司工作。参加工作后不久,张先生以其出色的才华、踏实的工作作风被提拔为生产部主管,后又调到质量部担任副职。在质量部工作三年后,张先生遭遇了他职业生涯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拐点:这一年,质量部的正职领导退休了,公司决定从质量部三位副职中选出一位来接替老领导的工作。最终的结果似乎出乎意料:无论是专业能力,还是管理水平、工作态度,最被看好的张先生却落选了!
自此,张先生一蹶不振。昔日忙碌在各车间工作现场的身影不见了,往日激荡在他心中的雄心壮志也荡然无存了,甚至连办公室,也再少见他的身影。在过去“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国有企业体制中,张先生就在这样一种甚至连被动应付都算不上的工作状态中,在这个质量部副职的岗位上,一干又是五年!
故事还没有结束。当张先生累计在这个副职的岗位上工作了八年之久后,公司迎来了第一次内部体制改革。在“用对人、用能人、用好人”的新的用人理念基础上,公司重新盘点中层干部队伍,将张先生调到某车间担任车间主任。就这样经过“八年抗战”,张先生终于摘掉了头上的那个“副”字,当上了车间一把手。
可是此时的张先生,与昔日与他不相上下、却被幸运地提升为质量部正职的那一位,已经没有什么可比性了;甚至与五年前的他自己,也没有了可比性。由于多年来荒废专业、疏于学习,张先生新官上任不到一年,就被淘汰出局。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遭受一次晋升挫折时就萎靡不振、长期处于职业倦怠状态的张先生,轻易放弃了自己的初衷,忘掉了毕业之初的雄心壮志,迷失了一定要干成一番大事业的信念,最终却害了自己。现在的他经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一遍遍地告诫身边的年轻人:无论什么时间,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放弃学习,不要放弃上进,不要放弃自己心中的信念!立志有所作为的坚定信念,是我们行走在职场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啊!
在职场道路上,也许我们会因同事不睦、上级不和而备感苦闷;也许我们会受到来自公司领导的误解;也许本该加薪、升职的机会最终却与我们擦肩而过;也许我们会遭遇到各种各样不公正的待遇……但不管怎样,这些都不能成为我们放弃追求,放弃梦想的理由与借口!该诉说的就去诉说吧,想哭的就去哭吧,只是,千万别停下前行的脚步!
价值,支撑爱业的本源
由日本著名作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所著的《窗边的小豆豆》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建议那位患有职业倦怠症的女医生也能够看一看:
有一天,在巴学园上学的小豆豆在上学路上遇到一位卖“健康树皮”的大哥哥,据说每天早晨咬一咬树皮,如果觉得苦,就说明生病了;如果觉得不苦,就说明很健康。小豆豆向同学借了钱,买了“健康树皮”,然后拿着它给全校所有的人都咬一咬,包括那位可爱的校长先生。所有的人都不觉得苦,所有的人都很健康。小豆豆和同学们,都觉得开心极了!
其实,从小就在大自然中长大的校长先生知道:“实际上,任何人咬这块树皮,都绝对不会觉得苦。”但看到小豆豆和同学们得知大家“都很健康”时那开心的样子,校长也非常愉快,就一直没有戳穿这个谎言。
假若那位做心电图的医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是帮助人们检查身体是否健康,而当测试结果显示“一切正常”时,她能够像小豆豆那么为他人的健康而开心;能够为自己证实了体检者的健康、打消了体检者的顾虑与担忧而感到高兴;能够在工作一天结束时对自己说:“今天运气真不错,来这儿检查的,心律都很正常哦!并且看起来他们都是那么健康!”那么,她将多么愉快地渡过每一天,并将她的好心情传递给来此检查的每个人啊。
职业倦怠症说到底是一种心病。心病就只能靠自己去预防、医治。对抗机械、简单、重复性工作的妙招,就是多关注工作所给他人带来的价值。主动找出工作的价值、生存的价值,从而发现工作的乐趣。
比如专门负责打针的护士,其实她不是机械地“打针”,而是在为病人治病;负责看守大门的保安,不是简单的“进门登记”,而是肩负整个单位的财产及人员安全;教授小学语文的老师,不是年复一年地重复简单的知识,而是在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的心智,为祖国培育未来的接班人……
“能够使他人幸福和成长,就是自己工作的价值”,这绝非不切实际的虚话、假话、空话,却正是滋润我们心田的最好雨露,也是保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出色工作的根源。
责任,构筑敬业的保障
“如果大家都因为自己的事情走掉的话,那就没有人再坚守自己的岗位上了。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工作,给受灾的群众带来帮助和慰籍。”在四川汶川地震中失去了母亲、失去了年幼女儿的四川女警蒋敏,四五天来几乎没有休息,一直忍受着巨大的悲痛坚持工作,直到晕倒在地被救护车送往医院。而像她这样感天动地的人,在救灾现场还有很多很多。
2008年5月12日14: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造成了六万多人伤亡。而当历史定格在这一天塌地陷的时刻时,全国人民立即行动起来,投入到这场血脉相连的救助行动中。天地间,正上演着一幕幕感天地、泣鬼神的画面:在灾情面前,在危险面前,在痛失家人的悲情面前,我们手拉手、心连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今天,我们奋斗在各自的岗位上,履行着神圣的职责,为抗震救灾奉献出一份爱心和力量!
是的,我们每个人肩上所担负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不容许我们再有丝毫的懈怠与逃避!为了履行责任,敬业爱岗已经不再需要任何其他理由!
也许有人会说:民族大义面前的责任感,毕竟与日常工作中普通岗位所担负的责任感有所不同啊。日常工作所担负的责任,不过是日复一日地在电脑前敲敲打打,在一张张纸片上写写画画;不过是年复一年地重复做着简单的工作而已,正如《士兵突击》中一名士兵所说的:“所谓艰巨,是因为枯燥;所谓光荣,是因为漫长。”其实生活嘛,再怎么也少不了油盐酱醋七件事;工作嘛,也无非就是由一个个看似平凡、单调的事情组成的。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之所以被职业倦怠所困饶,不是因为没有梦想,而恰恰是因为梦想或是遭遇碰壁、或是被暂时束之高阁的缘故。我们应该清楚:架起“想到”与“得到”的桥梁,正是“做到”;而要真正地“做到”,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理由,除了责任。
或许,我们尚没有找到与自己兴趣相匹配的合适工作;
或许,在压力与挫折面前我们一度迷失了内心深处的追求,暂时忘却了“一定要成功”的信念;
或许,我们暂时无法看清那看似平凡与繁琐的工作所能给他人、给社会带来的有益价值;
或许,我们有诸多的理由要选择逃避,有诸多的缘由要不断沉沦、麻木、冷漠、应付下去,但有一点,需要我们铭记:
从成年那天开始,我们肩上就已经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人之子为人父母所承担的家庭责任;工作和职务所赋予我们的岗位责任;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社会责任!
让责任,为迷失的心灵导航!
让我们从沉缅于自我的情怀中走出来,从关注“小我”的得失中走出来,放眼于我们所服务的企业这个大团体,放眼于我们所生活的这所城市,放眼于中华一家人这个社会大家庭的“大我”中吧!让疲倦的心灵,在关爱他人、关爱公司、关爱社会的过程中,逐渐丰盈起来;让慵懒无聊的职业倦怠感,远离我们!
注:本文发表于《人力资源》杂志2008年6月刊
作者:李彩燕 来源:中国管理传播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