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医药市场上,北京同仁堂以“中国制造”引人注目。目前,同仁堂在国内外中药材市场上占有最大的份额,并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了商标注册,同时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开办了合资公司和连锁店,分店数量翻了6番,资产总额超过50亿元,销售收入、利税、出口创汇分别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同仁堂在中药生产行业独领风骚,凭借的是什么呢?
一个推动力:现代科学技术
同仁堂的“中国制造”能在国际医药市场上独树一帜,凭借的第一推动力,是现代科学技术。1995年以来,同仁堂每年投入的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并与中国中医研究院等一批国家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建立起合作研发关系。企业全面采用代表中药企业先进水平的大孔树脂吸附、喷雾干燥、一步造粒、自动灌装等现代生产技术,将“丸散膏丹,神仙难辨”的手工作坊式生产,送进了历史博物馆。
进入同仁堂的现代化厂房,记者看到,天然植物飘香,流水线如琴弦拨动,电脑控制生产过程。微波烘烤代替了过去的烟熏火燎;超微粉碎技术替代过去的人工磨制;无糖薄膜代替含糖薄膜包衣。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工厂的8条生产线,每年可以向市场供应近40亿片胶囊或片剂、近600万公斤丸剂和近500万公斤颗粒剂。电脑输入药品编码,运输机自动拣选货物,一小时可以出货400多件,其速度达到国际水平。现代科学技术让老字号同仁堂在与西药生产企业的激烈竞争中,长盛不衰。
一个推动力:中国传统文化精华
无论外部环境怎么变,同仁堂都咬定“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不放松。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养育出来的同仁堂用成功实践证明了他们的长盛不衰。
同仁堂在国内建有7个无公害药材种植基地,可以确保“选料上乘”。选择辅料同样如此,重金属量、农药残留量、毒性、卫生学等指标必须全部达到国际标准,甚至中成药表面那层薄薄的包衣,也必须全部使用纯天然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一贯遵循“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用国家规定的最高标准检控质量。同仁堂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以义取利,诚实守信。300多年来,这个信念如同遗传基因,在员工中代代相传。平常时期,同仁堂可以为消费者购买价值仅几块钱的中药饮片,派出多人,八方寻找。疫情发生,更是如同救火,不遗余力。2003年在“非典”重灾区北京,中药饮片供不应求,原料价格一度大幅度上涨,同仁堂就毫不犹豫地拿出了1000万元平抑市场价格。
一个推动力:现代企业制度
同仁堂是一家国有企业,别的国有企业有的困难,他们都有。最困难时,企业欠银行的贷款仅利息就高达数千万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解决困难的一剂汤药。1997年,同仁堂通过剥离绩优资产,组建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募集到3.54亿资金,从根本上摆脱了资金困难;2000年,又进一步从股份公司中将科技含量高、产品体系新的资产分拆出来,组建同仁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实现从工厂制到公司制的转变。2003年,同仁堂科技公司入选美国金融咨询机构标准普尔的创业板评价指数,成为5家权重最大的公司之一。也就在这一年,同仁堂集团由3B级企业变成3A级企业。
同时,同仁堂集团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相继与香港企业合资组建同仁堂制药工业有限公司;在香港组建国际公司,建起出口产品基地;投入1.5亿港元,建设海外生产基地;成立海外全资子公司,将海外业务前移。从而在海内外逐步形成10大公司、两大基地、两个中心、两个机构齐头并进新的产业布局。
200多年前,同仁堂曾以“大清药王”名噪一时;今天,同仁堂以集产、供、销、科、工、贸于一体的现代中医药集团而享誉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