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公司CEO,奥特里尼将专注于将英特尔亏损的通信芯片业务带到正轨上来。不过,在芯片制造方面,奥特里尼将面临艰难的抉择。2004年由于需求低于预期,芯片巨人的库存已经超过警戒线。英特尔表示,将在2005年削减芯片产品的产量。而且如果需求还不回升,英特尔将不得不关闭其部分老式工厂。
对英特尔来说,转型期充满了风险,也是对奥特里尼自信心的挑战。
对客户和市场变化的反应更敏感
与前几任CEO不同之处是,奥特里尼认为自己更是一个产品型的领导,尽管自己不是技术专家,但却对革新产品有着执著的追求和浓厚的兴趣。在英特尔公司工作的30年间,其中在财务方面工作了5、6年,其余时间则用在了产品开发、销售、营销方面。奥特里尼时时关注产品,在产品决策方面介入的程度非常深,甚至超过了英特尔的一些工程师。
熟悉奥特里尼的人认为,与贝瑞特比较,奥特里尼对客户和市场变化的反应更敏感。早在3年前奥特里尼就提出“计算和通讯正在不断融合”的理念。他说,未来计算机将扮演更多的通信角色,而像手机等通信设备则具备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对一个非技术专家的人来说,奥特里尼不仅想像力十分丰富,而且很具有市场的前瞻分析能力。这也许是当前处于十字路口的英特尔最为需要的。
看好中国的需求
英特尔高度重视中国市场,认为中国目前已成为该公司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对半导体芯片的需求仍然十分强劲。最让奥特里尼兴奋不已的是中国市场所蕴藏的发展潜力。奥特里尼说:“中国只购买最新的技术。我们已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对于英特尔来说,中国是亚洲最重要的市场,而且将一直是重要的市场。”
2003年,英特尔在中国大陆市场的营业额为37亿美元,占营业总额的12%(英特尔在美国市场的营业额为74亿美元,在中国台湾的营业额为44亿美元)。业内权威人士认为,中国是英特尔赢利最丰厚的市场。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市场对芯片的需求将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相反,互联网泡沫破裂以后,美国市场对芯片产品的需求几乎没有增长。
对市场十分敏感的奥特里尼来说,中国市场也绝不仅仅意味着计算机芯片。它还是英特尔最具发展前途的智能电话芯片的广阔空间。英特尔在这项业务领域仅开发了4年,每年在这个项目上的亏损额接近10亿美元,奥特里尼把这看作是“交学费”。因为从战略角度看,介入手机通信,是英特尔30年来最大的创举之一。现在,奥特里尼对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手机市场——中国寄予厚望,把它看作是实现英特尔再次腾飞的跳板。
英特尔,奥特里尼时代来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