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实战派企业管理专家李任飞,致力于研究企业管理实用方法)
一个人做不做规划,是意识问题;而能不能做好规划,是方法问题。
规划,是一套优化过的用于完成某项任务的系统方案。
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对人生而言,就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规划的功能就是对这个任务从起点到目标的统筹安排,理想和目标、选择和定位,方法和流程、风险和变化、优势和关键、行动和检视,都是规划的重要内容。所以,规划不是目标的简单罗列;也不是分立模块的拼图游戏;也不是更不是写出来后就锁进抽屉的命题作文。
一个好的规划,首先要有魂魄。魂是离开肉体的精神;魄是依附于肉体的精神。所以,在规划中间接隐含贯穿的文化意识为魂;而在规划当中得到直接清晰表达的思想理念为魄。魂,受环境影响最大,往往体现了社会的文化传统、宗教意识和时尚元素;魄,受个性影响最大,往往体现了个人的价值取向和特别的人生追求。
一个好的规划,又是一个兼顾多方利益的有机体。规划是一套优化过的系统方案。所谓系统,就是一些基本部件按照一定结构组成一个具有完成某种任务的功能的整体。既然是“一些”部件,就不是一个部件,就需要我们兼顾各个“部件”的利益;既然是“结构”,就说明部件之间是有联系的。事业、爱情、友情、健康、财富,对一个人来说,就是需要兼顾的,同时又是互相影响的有机体。
一个好的规划,必定是以现实为基础并且能够实现。规划不是浪漫主义诗歌,规划也不是科学幻想小说,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一项具体的任务。无论是对于人生、职业、家庭、工作、学习、锻炼、团队、项目、企业、财富等哪一个问题,不现实和不能实现的规划,恐怕只具有观赏价值而没有操作价值。
一个好的规划,需要具有进取精神以及可以调节的弹性。如果我们想去完成一个比现在更低或者实现起来毫无悬念的目标,只需要延续眼前的状态,而不需要做什么规划。因为这样的想法本身就说明心态是消极的,消极的心态怎么可能做出好规划?同时,如果我们所做的规划缺乏可调节性,没有考虑到环境的复杂、条件的变化、测算的误差,说明规划本身就不够科学,不折不扣执行的结果就是规划失效。不折不扣的执行是永远需要的,保证不折不扣执行的前提是规划本身具有一定的可调节性。
一个好的规划,还应该是明确、简洁,方便记忆,并且是可以检视、控制和考核的。规划越是明确、简洁、方便记忆,就越能深入人心,就容易发挥效力。规划越是容易检视、控制和考核,就越容易变为现实。
评价一个规划的优劣,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很难找到一个数学公式去计算,也没有一套通用的标准用以对照,也不能单纯以执行结果判断规划的质量。以上那些关于好规划的要求,是目前得到公认的一些原则,虽然不是定量计算的工具,但从定性角度提供一些建议,同样具有积极意义。当然,这些定性的原则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则依赖于规划者本人的理解、融汇和运用。
一个人,想做规划,就是有志之士。而当有志之士理解了规划原则并掌握了规划的方法,就成了有识之士。有志有识之士,才能取得规划人生的资格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