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地点】2009年8月21-22日 北京
【课程费用】2680元/人(含听课费用、教材费用、午餐费用;晚餐和住宿自理)
【参加对象】生产工程师、生产经理、车间主任、生产技术部、精益小组成员等现场管理者与支持部门。
【培训目标】
了解企业浪费和企业增值的差别,学会分析效率时间的构成 掌握最基本的效率改善的原则 掌握流程分析、程序分析与动作分析的方法,并缩短非增值时间 掌握MTM时间分析法的精髓部分 掌握生产线体设计的方法与适应不同产品的布置方法 了解为什么不能持续改善的根本原因 掌握将持续改善进行到底的机制-零距离管理 选择性的学习防错和Triz的改善案例,以启发改善方面的创新思维能力
【课程背景】
设想一下,公司产品从原材料---成品---消费者整个生产过程中,真正对客户有价值的工作时间占整体时间的比例是多少,1/10?1/100?--世界领先现场实践公司的比例仅为1/3000!也就是说,即使世界领先公司,2999/3000的时间都是非增值时间,从理论上来说都是浪费的,对于我们普通的企业,非增值时间的数字更加惊人!! 如何降低非增值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工业工程(IE)是效率改善的利器。丰田公司广泛应用IE技术,在同等投资、同等规模、相近设备下,创造出比同类企业高30-50%的效率,100%以上的利润! 那么是不是运用了IE改善技术,成立了专门的改善部门就一定能持续有效的提高效率呢?不是的。我们还需要在生产一线和支持部门之间建立一道畅通的桥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高效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平台。而“零距离管理”正是这样的一套管理机制,是改善得以持续的驱动器和保护器。 《零距离管理与IE改善》是冠卓研发部新开发的金牌课程,本课程一方面将教给学员实用的效率改善工具,另一方面将帮助学员掌握一套让改善持续有效的管理体系。两天的课程中设有互动练习、案例录像、实用表格等内容,使学员能真正学以致用。 【课程纲要】
一、现场效率改善的实战工具--IE
1、IE(工业工程)基本意识--“意识形态决定现场效率”
增值意识、成本意识 效率意识、问题意识 改善意识
2、企业效率时间的有效构成
什么是UT有效时间、DT设计时间、OT操作时间、TS花费时间 如何计算IE? 什么是红色时间?什么是绿色时间? 红绿时间的分析以找到并消除浪费
3、提高生产效率的基本原则--最简单最实用的效率改善方法
ABCDEF法则及运用 现场改善3S法则运用 WHY-WHY提问法及运用实例 ECRS原则及运用实例
4、如何通过改善瓶颈工序达到“四两拨千斤”
什么是“时间陷阱” ? 什么是瓶颈? 瓶颈与“时间陷阱”有什么关系? 解决瓶颈与“时间陷阱”对产出有什么好处? 如何一眼找到现场瓶颈? 瓶颈管理四原则及案例应用
5、如何通过工作研究消除程序与流程的不合理
操作程序图、流程程序图分析 实施案例分享 人-机工程与作业分析 改良方法研讨与演练
6、动作分析与改善-细节的改善效果是惊人的
什么是动作分析? 动作分析的要领 动作分析的工具:秒表、MTM等 动作分析的基本动作要素 动作经济四原则的运用 --如何减少动作的次数 --如何缩短动作的距离 --如何并行动作 --如何做到轻松舒适
7、设施布置-现场“布阵”的魅力
布置的类型介绍 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样的布置? P-Q分析 研讨及演练
二、持续高效的效率改善管理机制—零距离管理
1、 零距离管理概论
零距离管理的概念 零距离管理的重要性 案例学习
2、为什么需要零距离管理
精益生产的特点; 关注人的问题; 零距离管理与单件流; 零距离管理与拉动系统; 零距离管理是如何工作的?
3、零距离管理行动
工作的核心内容 工作内容和工作能力 事件循环与逐步上升
4、如何实施零距离管理系统
如何在生产车间实施 --团队目标的设定程序:手工装配效率的定义和跟踪; --SIM板; --SIM会(日会、周会及月度会议); --SIM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如何在相关支持部门实施 --工作日记(Diary); --任务列表(To do list); --红绿时间分析; --Interview
5、学员问答
【讲师介绍】曾老师
高级讲师,新疆农业大学机械交通学院学士、硕士。某外资500强企业精益生产培训师,多次参与某知名外企研修学院国内外的工业工程、精益生产等培训的深造。 曾任某知名世界500强外企生产经理、精益生产项目经理,领导精益生产项目的实施,领导团队不断监控和持续改善流程和设备;某英资电子企业生产经理,参与了与摩托罗拉公司、北京NCR、卡特比勒等公司的项目合作;天津南开戈德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副部长。曾老师积累了丰富的实际生产管理经验,熟悉精益生产系统以及各个工具的实施和运用。 曾老师在企业内部一直担任生产管理方面的内部培训师,具有丰富的授课经验。课程中采用录像、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动画模拟等多种形式,使得课程能够深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多年的制造业经历和企业咨询服务经历,能使课程做到定制化,能广泛结合实际,使学员能够学习到知识和实用工具,对工作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