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讲师】王泽仁老师(>>点击查看王泽仁老师详细介绍)
【课程背景】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迅速发展造成日本大量中青年人因过度疲劳而猝死。如今,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大国,一年过劳死亡的人数达60万。巨大的工作压力是导致过劳死的主要原因。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一项调查显示,80%以上的企业存在员工经常加班的现象。《中国之声》报道,我国职场人仅三成能享受带薪休假,全世界最短。《生命时报》一项调查也显示,所有受访白领中,仅12.28%的人认为自己完全健康,超过四成人觉得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
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的调查显示,目前每10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患精神障碍疾病,其中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抑郁症和焦虑症人数急剧上升。如今,抑郁症困扰着中国2600万人。《柳叶刀》预计,中国患抑郁障碍的人群,有可能达到6100万,且绝大多数从未就诊。虽然抑郁症的病因很复杂,但压力过大、持续得不到排解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中国的自杀人数目前排在世界首位。世界卫生组织一项统计显示,全球每天有3000人自杀,其中由于职场压力所导致的自杀,在近年内上升了两倍。据估计,中国每年有11万左右的自杀者,多处于15岁—34岁,其中近一半是精神健全者。
“有压力觉得累,没压力觉得可怕”,这已经成了中国人普遍的焦虑。当压力不断增加,相当一部分人所感觉到的焦虑,就从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变成了精神障碍疾病。在中国,患有精神障碍疾病的自杀未遂者中,近四成患有焦虑症。住房、工作、婚姻成为引发城市居民焦虑的主要诱因。
当你出现易忘事、做怪梦、下巴疼痛、牙龈疼痛出血、重度痛经等症状时,就要认真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压力过大了。远离这个时代,显然是不可能的。寻找心灵寄托可以作为自己减少不满、排解压力的方式之一。不管是哪种信仰,其所贯彻的处世之道都会让你心态更平和、减少因欲望过强而产生不良情绪的机会。
【课程目标】
1.树立正确的压力观
2.从心而发,掌握方法,调节情绪和压力
3.正确处理个人与自己,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环境的关系;
4.提升幸福指数与工作满意度,提高工作绩效与职业竞争力。
【课程对象】
1. 企业所有员工
2. 寻求缓解压力和调控情绪的人士
3. 需求积极心态的人士
4. 寻求改变的的人士
5. 寻求幸福人生的人士
【课程时间】
1天
【课程大纲】
一.压力与情绪自我检测
1. 压力测试
1) 个人压力测试问卷
2) 个人压力测试答案
2. 探讨分析
1) 很多疾病都是因为我们长期承受高度压力和负性情绪不断恶化的结果
2) 不同的人抗压能力不同
3) 同一个人不同的阶段抗压能力会出现波动
4) 男性和女性面对压力时的情绪反应有差异
5) 毫无压力或压力过低也会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
3. 压力与健康
1) 无压力,不进步;无压力,生百病
2) 高压力,得其反;高压力,百病生
案例分享
二.压力与情绪管理简述
1. 压力与压力管理
1) 什么是压力
2) 什么是压力管理
2. 情绪与情绪管理
1) 什么是情绪
2) 什么是情绪管理
3. 压力与情绪的关系
1) 正向压力与正面情绪
2) 负向压力与负面情绪
三.我们的压力源来自于哪里
1. 内生压力
1) 能力悬殊
2) 认知偏差
3) 性格偏执
4) 经验不足
5) 信仰独特
6) 健康恐惧
讨论:还有哪些来自于自我因素的压力?
2. 外生压力
1) 社会价值系统
2) 自然环境系统
3) 家庭环境系统
4) 职场环境系统
讨论:还有哪些来自于外部因素的压力?
四.应对压力的哲学思考
1. 理解宇宙规律
1) 因果
2) 周期
3) 阴阳
2. 理解生命本质
1) 得与失
2) 福与祸
3) 贫与富
4) 贵与贱
3. 体悟感恩与爱的力量
1) 我们该如何去爱
2) 塑造自尊自爱的人生
五.应对压力的技巧分析
1. 认识自我
1) SWOT分析
2) 周哈里窗
自我个性特质测试
2. 接纳现实
1) 虚像
2) 实像
3. 积极主动的思维模式
1) 自我意识
2) 想象力
3) 良知
4) 独立意志
4. 应对情绪反刍
1) 什么是情绪反刍
2) 处理情绪反刍的四大原则
5. 内外兼修
1) 内省
2) 慎独
3) 冥想
4) 呼吸
5) 转移
6) 幽默
7) 读书
8) 音乐
6. 双赢人际关系
1) 情感账户
2) 人际交往的六种模式
六.生活工作中常见压力症状调节
1. 睡眠调节—生理时钟
2. 恶梦调节
3. 突发问题调节—时间四象限管理
七.勇敢面对亚健康
1. 亚健康定义
2. 亚健康种类
3. 亚健康预防
课程结尾:我的下一步……
现场答疑:对所学知识点回顾总结,对学员的疑问解答
学员分享:学员分享收获点,总结对自己的启发
行动计划:学员下一步行动计划,承诺实践并如何执行
【课堂建议】
1. 不迟到,不随意走动,非重要电话不接听,手机静音或关机
2. 所有俗务之心都放心,有缘相聚一起学习,共同进德修业
3. 课堂中都是同窗好友,无有贵贱亲疏者,我们都是在一起的学习者、分享者
【报名咨询】
联系电话:010-62258232 62278113 13718601312 18610339408
联 系 人:李先生 陈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