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2017年“深创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虽然只是第一届,但是却在众多的创业大赛之中脱颖而出,究其原因,除了覆盖面广(27个省市自治区,51个城市)和优秀项目多(455个项目入围)以外,还有三大特点让人耳目一“新”:面向十大“新”产业方向;82%的项目是一年内的“新”项目;约一半的参赛团队曾参加过一家“新”公司的学习。深入探访之下,才知道这家“新”公司的名字叫做“未来公社”,成立时间不久,却能让阿里、腾讯、华为等大企业争相合作,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呢?
面向未来的知识教育——新产业学院
纵观所有的现代教育机构,无论是大学也好,培训班也好,都存在一个弊端:基本上全部都是服务于当下,缺乏个性和多元化,不自觉地把学生当成教育生产线上的产品。据数据统计:2016年的765万大学毕业生中,工作半年内的离职率超过40%。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产业结构变化快与专业设置不合理,导致了供需失衡。2017年教育部、工信部、人社部最新的数据指出:截止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一项的人才缺口就至少950万人。
而未来公社在2016年初就和腾讯、华为、阿里、苹果、索尼等世界科技500强企业联手打造了“新产业学院”,将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编撰成符合教学的课件,课程覆盖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等多个新产业方向,通过共建学院、共建专业、共建课程的模式,以线下+线上的形式,迅速覆盖了200多所院校的学分课程,同时建设了多个品牌实验室和众创空间,培养了几万名新产业人才。
在经济全球化、大众创业的感召下,企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空前的机遇。在美国平均11个人就有一家公司,日本是平均30人一家公司,中国现在是平均100多人拥有一家公司, 中小企业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求具备跨学科的知识。新产业学院通过学习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高度,让学生变成更有造诣的人。
面向未来的成长学习——未来公社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的更新迭代周期越来越短。当你报志愿选择了当下流行的学科,没想到一出来已经过时了。大学生花了四年的时间和学费,换回了一张发票(文凭),试图拿着这张发票到社会上去“报销”,但是社会上不认可这张发票,不但不能按照原价“报销”,更甚者不给“报销”。
学习了知识≠学会了使用知识。如果只是传授知识,网络课程就可以解决问题。知识的掌握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
未来公社站在对未来五年、十年产业发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学知识到学成长,从纯粹的传授知识变成以新问题加新任务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采用“现代师徒制”,让学生参与到企业项目的实习、实践、实训中,进而鼓励和支持他们创新创业。这次大赛的很多项目就是从未来公社的人才基地中孵化出来的。
终身教育的俱乐部——iFuture
约翰·纽曼在《大学的理念》一书中说过:“如果让我必须在那种由老师管着、选够学分就能毕业的大学和那种没有教授和考试让年轻人在一起共同生活、互相学习三四年的大学中选择一种,我将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当许多聪明、求知欲强、具有同情心而又目光敏锐的年轻人聚到一起,即使没有人教,他们也能互相学习。他们互相交流,了解到新的思想和看法、看到新鲜事物并且掌握独到的行为判断力。”
让学生从终身教育转变为终身学习,未来公社的iFuture成长俱乐部就是终身学习的俱乐部,不只是在校学生,毕业1年至5年的青年们也踊跃加入。
在这里学生可以参加很多免费公益课程的学习,收费的课程也只是市场价格的一半。在这里与世界500强一起,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社会实习实践活动,帮助和提高其就业比率和创业质量。大赛是iFuture的一个实践活动,有双创大赛、营销大赛、公益大赛等等,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此次大赛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省市的教育部门、政府机构和企业希望由未来公社来承办各地、各行业的创新创业大赛。
《自由引导人民》
未来公社创始人于红昶院长介绍,《未来公社》名字的灵感来自于19世纪的一幅名画《自由引导人民》,画中一名女战士一手持枪一手擎旗,奋勇当先,引领着大众勇往直前,奔向希望!
教育是以人为最高的目的,接受教育是人的最高价值的体现。通过教育去引领学生,面向未来的科技和社会发展,这就是未来公社矢志不渝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