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家看到标题在怀疑这是否是个标题党的文章时,这位妈妈算了一笔账:
· 孩子去一趟美国游学,10天20000元;
· 夫妻双职工,请阿姨照顾在家的女儿,5000元
· 钢琴考级备战,200元/节课,每周两节,2000元
· 游泳班2000元
· 英语、奥数、作文,暑假培优6000元
20000(美国游学)+5000(阿姨)+2000(钢琴)+2000(游泳)+6000(培优)=35000,“痛苦的是你花了心疼得不踏实,不花吧对不起孩子更不踏实!”相信这句话道出了万千家长的心声。
看了这位妈妈算的账会发现游学这一项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近年来游学越来越火爆,有的由老师带队去不同国家体验当地课程内容;有的是由父母陪同出行的亲子游。有句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这万里路一定要出国游学吗?短短几天走马观花式的体验究竟能给孩子带来多少收获呢?
游学的初衷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多和同龄人交流的机会,同时走出国门去感受一下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氛围,或者利用这个机会锻炼一下孩子的口语能力。结果却只是让一些贪玩的孩子获得了不用待在家里的机会;原本想锻炼口语能力,却因同行的中国小伙伴很多,自动抱团游玩,根本没有主动和外国人交流的心思。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能负担起游学费用的家长让孩子加入这一阵营,一方面孩子身边大多数同学都去过了,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话题插不上话;另一方面家长既想让孩子见世面自己又脱不开身,这样的游学体验刚好为他们解决了这个难题。游学回来也是不能闲着的,各种辅导班轮流上,每天课表排的满满得,丝毫不比上学时轻松。以前的孩子只要能上好学校取得好成绩,按时完成学校和老师布置的任务就足矣被称为“别人家的好孩子”了,但是现在只会学习课本知识已经算不上优秀了,那些只知道读书没有其他兴趣爱好的孩子甚至会被扣上“书呆子”的帽子。
这一现象的产生和家长的“攀比心理”不无关系,“别人家的孩子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别人家的孩子钢琴弹的非常棒....”往往感到压力的第一人不是孩子本身而是家长,别的孩子这么优秀自己孩子也不能落后,这方面已经落后了那就多报几个班,总有一门课程自己孩子会比别人做的好。有特长和爱好是好事,孩子可以在自己的兴趣领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然而如果仅仅是为了“攀比”和“人有我有”的心理给孩子报培训班,无疑会使家长和孩子都疲惫不堪。
华容教育表示,参加夏令营,出国游学等确实能丰富孩子的经历,开阔孩子的眼界,这个过程带给孩子的启发也是书本中无法获取的,但并不是说这些经历就能改变一个孩子的格局和能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理性投资,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合理定制培训计划。如果孩子游学回来一无所获,只是单纯为了出去玩的话,那这笔投资大可省去了。其实,家长的焦虑只是想给孩子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出发点是没有问题的,但不要本末倒置。培养孩子本就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所以更需要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做出理智的选择和判断,同时也要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量入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