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国企业正处在一个很重要的关口,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让我们的企业有了一定的沉淀,但他们现在有两个共同的挑战:
第一个是如何变大而不变乱。在公司不断变大的过程当中,如何驾驭公司进行有序、有效的管理?
第二个是如何跑赢竞争对手。因为他们越大,越是面临全球化的竞争,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
比如我们的服装行业,相对而言,中国企业是被西方公司打的比较惨的,优衣库、Zara这些公司已经是世界级的企业,不再有某一个小范围内的行业了。
所以今天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的需求,就是如何用全世界已经被验证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来应对竞争、客户需求的变化以及不断壮大的组织。
因此,我们咨询公司作为乙方,在推动这件事情的时候,就是在缩短他们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缩短他们从要摸索很长时间到直接找到最佳答案的过程。所以我们在做一件伟大的事业,没有我们,这个事情就不会发生;不会发生呢,中国企业就容易掉队。
非常有幸,乔诺商学院在这几年服务的客户,有一些已经逐步成为行业的领导者,有的正在成为全球行业领导者的路上,他们的管理变得越来越高效,越来越能够赢得竞争。
为什么一定要去华为参观学习?它的意义是什么?
我本人去过华为23次,每一次都会带给我非常美好的心情,甚至让我感受到一股强大的正能量。
我想是三个方面的力量,
第一个方面的力量,是走进任总的心路历程,通过任总身边的顾问讲解,任总从创业前到创业选择做代理,到自己研发产品,再到公司走入管理规范性,去向IBM学习,再到公司濒临死亡,华为的冬天,再到后面看到希望,再到后面任总经历了他人生最低迷的、昏暗的收缩点,迈向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一个高境界,提出自己的管理哲学,开放、妥协、灰度,然后对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文化的深刻的内涵的解读和诠释。这个过程是任正非的管理哲学,带给我的是非常大的精神上的冲击。我想这是只能在华为才能享受到的一个资源。
第二个,华为作为一个从12.6亿开始就逐步变革管理到今天,实际上它永远在做一件事,就是用规则的确定性来应对结果的不确定性。它很少去强调某种领导力、某一个制度、某一个技能训练的作用,但这些它都尝试过。
实际上它更强调的是通过机制激发人去奋斗,激发人去拼搏,这方面是做得非常好的。同时他用规则去确保这些人在规则之下,围绕着客户价值去做创新、做管理、做一些变革和自我批判。在这个事情上面它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所以不管是流程型组织,还是从战略到执行的DSTE全流程,还是人力资源的一些制度和激励体系,都是印证了一点,就是用符合人性、符合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来逐步构建管理规则,来应对市场和人性的不确定性。
是让我震撼的第二个地方。也是我们能感受到华为大而不乱的一个原因。18万人和我们18个人的公司一样的灵活,一样的以客户为中心,是多么的伟大。
第三个,某高科技企业的董事长,上个礼拜我拜访他的时候,他说他去过谷歌、IBM这些公司,都觉得很高大上,但是去华为有一种跪拜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我想一个是华为追求极致美的建筑设计,另外一个是它构建的员工奋斗的状态和氛围,以及它的大格局的布局。
所以去华为公司我能感受到三个力量,一个是任总的管理哲学,一个是西方公司研究出来的这些规则,华为都应用得非常好,第三个是它的视觉冲击。它带给我们三位一体的感知,这是去华为的一个意义和核心所在。
华为公司已经6000亿了,我们究竟要向他学什么东西?
很多人说,哎呀!6000亿的公司!我怎么向他学?
这个理念首先是对学习的本质没有剖开来的,我们需要给它剖开一下。其实华为在12.6亿的时候选择向IBM学习,这是任总的高格局决定的。因为他去IBM发现IBM作为一个世界级的公司,当时的市值是整个西德之和,几千亿的销售额,这样的一个公司它都能管理得井井有条,那他管理我们十几个亿的公司不是更容易吗?
另外一个,任总去学IBM他本身有一个假设,就是我华为今天要学的管理体系,就是要能够让我在未来跟世界级的高手去对抗,能让我赢得他们。并不是说为今天而准备,是为明天、后天、大后天准备。
当他去到IBM之后,他发现了一个惊喜, IBM的管理通过郭士纳变革之后,这个管理体系是完全适用于华为的。只是说华为不需要在今天就把这些变革全部完成。
比如说他就提了,为什么2007年一千多亿人民币的时候才起用启动IFS变革?本质的原因是启动太早就是管理大于经营,那是让公司死无葬身之地的。所以华为选择的第一个变革,就是流程型组织构建,通过IPD、ISC等构成。
但是大家别忘了,在这个之前华为有一个基础是特别好的,就是它的人力资源管理。他的分钱机制一直是非常不错的,包括它的文化,这两点是它学西方公司比较好的基础。
那么我们通过这么多次深度学习,我和几十个行业的企业中高层进行深度交流,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华为从十亿开始,到今天6000亿,背后是有一些东西没有变过的。
第一个,任总的管理哲学是没有发生大的改变的,只是在逐步的升级。比如说他要繁荣而不是要拥有,比如说以客户为中心创新而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等等,这些在很早之前,任总92年94年的文章就能体现出这个精神。
第二个不变的,是对准客户价值的流程化组织运作。从那一刻开始,华为就坚定不移的朝这个方向变革,而规则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第三个,华为从制定战略到最终把战略落地,虽然在后面用了美世的方法,用了IBM的BLM,用了三星出来的解码方法,但是本质上它的这个主脉络是没有变化的,只是后来做的越来越细,做的越来越科学,越来越规范。
有趣的是,他在把这些管理体系复制到新的业务的时候,反而新业务能够在短短几年之内跑赢全球的竞争对手。
比如说他的手机,真正开启是2012年,从一个配件,一个功能机,转型成真正做智能机的过程,其实是很短的,但是这套管理规则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就短短五年时间,让这个公司一下子冲到全球第三,并且正在抢夺第一的宝座。我们看到P20、mateRS的发布,华为公司是有实力能够成为全球领导者的。
它这套管理体系非常适合创业型公司,几个亿的公司的管理体系。只是你要结合你的规模、你的时间段,去采取不同深度的变革,而不是说你到了足够大的时候才去学,你很早就应该学,越早学战斗力越强。
所以说白了,我们向6000亿的华为学什么?学他背后不变的那个东西,就是他的经营理念,他的管理哲学,它的分钱逻辑。怎么样让这批人说去非洲就去了,面对大地震还向前冲?这种精神文明是怎么建设的?怎么做到这些干部能上能下,让他们全部流动起来呢?如何制定正确的战略,有序的进行责任中心划分和全面预算管理,让战略得到充分的资源支持?又如何去保障客户在公司变大、项目变多的过程当中,保证整个组织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它背后是一套什么样的流程化运作机制呢?它是什么样的组织结构支撑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要去深刻研究的。
『4月26-28日,走进华为总部,发现华为从“小作坊”到全球第一的核心逻辑,点击查看详情』
三天的安排到底是怎么安排?
我去了23次,应该是带队去华为的人当中最多的,并且每一次都是我全程主持和主导,我很喜欢做这件事情,乐此不疲,并且也能够结识这些企业家、和他们对话,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成长很多。
第一天上午,我是希望大家真正的走进任正非本人,一个企业的高度不可能会超越企业家的思想高度,这是德鲁克花了一生的精力研究出来的一个结论,我们今天身边的所有的例子都能证明这一点。但这个东西不是说你知道自己有这个问题就能打开的,它是需要历练、需要教育背景、需要成长的环境、需要天赋等很多的东西。
因此我们要看一看,这个老先生把公司带到全球第一,运营商全球第一,手机全球第三,同时还有企业网正在进入全球前三,包括云计算也正在逐步发展,这个老先生他的思想到底是什么样?
这个非常重要,所以这个是第一天上午我们需要花三个多小时把他去听清楚的。这个环节没什么好讨论的,就是去倾听。这三天讨论的环节就是两个晚上做深度讨论,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交流交流,我们更多的是倾听,会做一些提问式互动。
第一天下午,我们要看一看华为从1998年开始到现在的变革,背后的逻辑就是流程对准客户价值的流程化组织运作。
任正非在2003年写过一篇文章,是他管理学的一个高度的升华——《在理性平实中存活》,明确提出华为公司发展的核心目标,就是构建流程化的组织。我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非常不解,一个企业发展的目标怎么会是这么个目标呢?但后来搞明白了,管理最终是要满足客户需求,必须通过流程化的运作,组织才会发生发挥它最大的价值。这个流程必须是简单、可复制、高效的流程,流程的本质是不断把例外变成例行,把最佳实践固化到组织内进行复制。
我们要把这个核心逻辑,组织结构,从这个维度把它打开看一看,看看它是如何经历一场一场变革的。
这个环节结束之后,就是去华为实地去膜拜一下,看看它的运维中心、行政中心,包括华为有名的黑天鹅湖,任老板跟员工合影的地方,就在他的办公室前面,这个是华为最美的一个地方。然后参观华为大学,然后是它的产品展示厅,包括华为最新发布的一些手机都能看得见,让大家感知一下这个公司的产品业务流程。
晚上就是大家的就餐和交流,同学之间很难得,很多著名企业的企业家会参加,当天学习了之后可能会非常震撼,会做一些讨论,这些企业家之间的对话就显得非常有意义。
结识朋友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把自己的理解跟你身边的同学,或者跟自己的高管团队做分享,进行二次学习。
第二天
学习华为公司从战略制定到构建组织去承接这个战略,给它明确定位中心定位责任中心。华为公司是典型的选择了责任中心制,而不是阿米巴制度。所谓责任中心制,就是每一个组织有它的属性,到底是利润中心还是成本中心?是效能中心还是投资中心,还是收入中心?就是这个中心,最终决定了它在组织里面的考核方式和属性。
华为是反对每一个模块都变成利润中心的,也反对用很小的组织去面向客户。它还是讲究的组织化运作,对它来讲是组织绩效,组织的力量对它来讲是非常至关重要的。任老板是军队出身,军队就有个理念叫团结就是力量,组织这个东西在他的面前是非常重要的。
曾经海尔做过一次人单合一,去中间化去中层化,干掉了一万多人,这是赫赫有名的,海尔的变革在华为当时看来是不正确的,当然后来海尔也重新弥补了这样一个决定,现在好像又走向了下一次腾飞了,我觉得还是在这件事情上走了一点弯路的,但是华为没有。
这个是责任中心,后面是预算。你战略确定之后,我到底给你多少钱?怎么去管理你这个预算?它是有它的一套方法的。
我们上次有个外企的高管就问,这些内容都要管吗?不管会不会乱花钱啊?但是华为高管给了很经典的回答,我这里就不剧透了,就是该松的地方松,该紧的地方去,该滚动的地方滚动,最终实现全面性的预算管理。
给了权利给了责任,够吗?不够。
第三天要给我们非常精彩的回答,还要给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利益。
我们如何导向冲锋?如何让员工和公司的目标高度一致?如何让公司的离职率极其低?要把工资、奖金、长期激励和股权激励形成有机整合。你到底给多少工资?你到底给多少奖金的分配?你到底多少长期的TUP的捆绑?到底怎么分配股份?是不是传说当中的华为很能分钱呢?我想这个逻辑大家可能要重新理解一下。华为公司讲究的是获取分享制,就是你干多少再从多出来的里面分,从来都不是从存量里面分,所以很多老板在这里不敢带着自己的高管团队来学习,我觉得完全是对华为激励机制的误解。
华为不只是分钱,它更强调的是要挣钱,挣钱挣得越多,组织里面的增量越多,组织绩效才会好,组织奖金包才会大,奖金包才会大,才会在分配的时候会讲究一些原则、导向奋斗者等。不是把这么多股份都分给大家,然后散了,然后大家就会奋斗了。
很多公司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把股份分成了福利,大量的公司有这个错误。华为公司在这件事情上面是做得非常好的,从来都是获取分享制。
因此这个环节我们是极力建议企业家带着高管团队共同学习的,而不是要阻挡他们来学习。他们会明白华为公司最终是因为创造了价值,创造了增量价值,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增长,才有伟大的奖金包。如果没有,你不仅没有好的回报,你还要被干下来,你离开华为还要把股票退掉等等。当然股票是对你过去很多年的高业绩的一个奖励,而不是说你在公司做到什么岗位就给你多少股份。
这是第三天的内容,告诉我们钱怎么分配才最有效。
什么嘉宾来讲这些课程,适合谁来学习?
非常有幸,因为我本人跟华为很多高管都做过深度交流,我也是彻头彻尾的华为粉丝,所以我很感谢任正非先生把华为带到如此伟大,IBM收了华为将近50亿美元的咨询费之后,带给中国一个非常成熟而有效的管理体系,同时也训练出了众多优秀的华为高管,因为只有这些人足够优秀,才能够让这个组织足够优秀。
我们会请到平均在华为公司十八九年,甚至有20年的老华为来讲,这些人都是华为公司非常核心的成员,所以他们的高度是完全能跟企业家去进行对话的。他们都去海外征战过,把市场丛林打下来,然后再回到国内做总部的高管,经历过几十亿到几千亿的华为,所以他们从战略、业务流、人力资源以及管理哲学上,都有很深刻的理解。
所以这四个专家的理念是非常一致的,也因此这三天的学习是非常整体的,适合企业家和核心的高管班子来共同学习。本质上这就是一场顶层设计的培训,涉及到我们的文化、流程、组织、战略、预算、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