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孙吉庸老师(点击查看孙吉庸老师详细介绍)
摘要:
当今我国财会管理战略正处在本质转型提升中;包括大量关键的非财务管理指标急待创新更新;企业青睐的战略引导决策和导向型管理会计,财务经理和总监的多功效职能等,也面临财会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问题。也面临财务分析绩效品质提升。非财务管理指标的应用知识技能等新课题;因为,它们多数已比专业财务原理更重要;
财务报表信息;数字背后的涵义是什么?信息技术现代化,财务软件提供的快速分解数字数据,真的就能代表有价值的财务真实情况分析?
它们仅只是简单的记账工具,算账流程,单纯的收入与支出?是否已经变成数字大山连绵起伏又延续九曲十八湾?
企业财会绩效管理中,同样是数学统计计量得出的数字,所显示的数据,有的似乎有某种所求数值立意的价值,但也可能因此而引向偏狭。因为,它在不知不觉中将被计量对象本应全面揭示本质特性方面忽略了,转而变成了数据本身自我语言;同样是数学计量,人们本能化的感觉是它是有科学规律的,不会错。这种盲目崇信,掩盖了它其实因应用对象不同而价值特性不同,同时,也在相对地鉴别着它的适用性,价值性。即它并没有普适的某一种规律性质,也需要适应变化。总之,企业财会品值绩效管理应“去数字一刀切化”。
现行财务类报表指标数据虽然比较专业化。但大多粗糙且跨年度或时间较长,无法即时从中借鉴应用获取最近或连贯全面或要害相关项情况,而且可能已经是潜伏者问题的扭曲信息;
关键词:财会管理战略转型;财务分析品质绩效提升;“去数字一刀切化”
一 财会数字数据相同,但背后所显示的数值,却有不同价值视角的含义,但不会自动说明;
财会数字数据,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大量出现,它的最大不同是因生产经营的对象细节的不同,而出现各种不同的统计汇总方式,以及不同基础功能的统计和记账项目报表,它显示的基础数值,仅只对应会计记账性核算要求有用,再就是常识意义的平衡与否的认知有用,其它有用的概念,则是来自财务分析及报告所需求的数值意义。尽管它们是协调性的上下关系,但却不是唯一的一种数值关系。也就是说,基础数据外还有没有其它更有价值的数值关系呢?有,但不再仅是那种纯数学的比率关系了。财务报表数字,多是个项类数据,并不自动说明应有数值的多种内涵;为什么总感到成本虚高利润稀薄?又说不清道不明,会计归集核算后才知道。财务归集核算的粗糙滞后缺值性,本量利的缺值误导性。
比如,决策者一般善于了解经营状况,一眼便可以看出主营业务收支明细表和营业外收支明细表中的增减效益,代表什么,会马上联想到某门店或某驻地经营的经营收支详细运营状况,甚至由此调节其中的不合理经营方式细节。
较为困难的是,深度相关情形,并不虚脱,而是早一步预见比总不预见的另一种务实在被忽视着;理财深度平衡术。比如,利润分配表,反映公司经营成果及分配情况的会计报表,本身可能没有什么对与错,但是,分配所依照的轻重缓急依据,是建立在什么样发展目标上的,这种分配既是任务又是具体绩效导向,它们的利润增长特性和开发投入力度与之相匹配吗?要不要作一些实质上是宽松和减负,必要调节的呢?这恐怕已不仅只是决策范畴的事了。
表1企业核心盈利软硬能力指(值)标细项一览表;
企业核心盈利软硬能力; | 指(值)标细项; |
传统指标型; | 经营效益;如净利润增长率,市场占有率; 盈利指数:如净利润率、成本费用率、边际贡献率 资产运转:如库存周转率,固定资产利润率,净 资产收益率; 现金流量:如应收账款额,负债额,偿债能力; 资产运营:如金融资产赢利能力; |
现代创值型; | 特性需求:产品资产和艺术技术和研发设计中的多边际高附加经济值,如 材质艺术等; 品值收益:产品资产和无形资产中的多边际高附加经济赢利性,如 品牌内在品值; 转现效益:固定和半固定资产中的多边际高附加经济特性,如中间成品品质。 特性创值:供应链用品中的多边际高附加经济潜在值, 如创意创值采购品及材料等的品质值价比。 转现盈利:金融资产中的经济增创值,如投资收益等; 制造特质:采购储运优势,增值作业度,如单位产 出成本利润比值; |
传统百分比率; | 特点; | 缺陷; |
比率性; | (A)两个相近同类项计量性之比,规模经济条件下,尚有目标数据优势,如销售毛利率计算公式; | (A)计量性比率中拔高了毛利率,隐含着成本值被忽略性; |
自比性; | (B)仅受某一性质计量同类项之比,比如跨年度同期增长率或销量百分比; (C)有一定价值度的计量同类项之比,比如,成本率XX%(下降XX%),又如,每个产品的毛利率、周转率、一定范围内适值的交叉比率; |
(B)计量时间周期长,历史数据替代现实价值; (C)计量对象具体明确,但缺乏更大值视野的比较。 |
现代百分比值率; | 特点; | 优势; |
自比性; | (A)不同科目种类,有自身相关比较性的鉴别项,比如运营支出占收入的XX%削减到XX%,比如,产品存货占月平均销售量XX天(下降XX天); | (A)数额之间的比较由不同项原值态百分比数,更能显示其数值的增减比例关系; |
对应性; | (B)不同类型细项,但对应价值度高,即相关值角度对照所求比较项,更显被比项的特性。比如,主营业务销售成本费用与存货占值额与总成本的百分比,三联显示比例的均衡调节性。 | (B)数额之间的直间接比较,有时并不明确数值,由不同质项原值态百分比数值。构成的对应比较,更能鉴别出增减比例调节的奥秘。 |
联比性; | (C)不同值类别主细项间,因可相关联而使其直间接转换比较连贯完成,比如,不同季度间,某些主细项之间,可以构成百分数连比。具体如,不同季度间销售额与销售成本及一系列费用支出的百分比。 | (C)数额之上的数值比例比率相关关系,更能清晰它们之间的占值量。如企业负债率:指借的钱除以资本,不是资产而是资本;最佳状态是保持在10%至25%之间内; |
资料来源:fuylomg
三 财会数据百分比的两类偏狭,没有得出综合价值的数值,而只是得到了参考性。
财会数据百分比所选的数字数据计量对象,并不是都适合当作被比对象的,因为,无形之中,财会数据百分比的计量规律性,掩盖了对象的某些个项或单项的缺陷。比如,不恰当的自比性,它没有跳出自身,让更有价值的相关面反映潜能的自身;又比如,跨度太大的对比性,比如,企业跨财务年度的周期百分比,它迫使历史记录和现实价值混为一谭。
比如,销售绩效指标中缺什么?
以销售为导向的生产管理绩效是对的,但所设目标指标,欲要达成的效果不等于过程质量,也不能自动自发地引导带动背后的各种成本控制控值,也不等同于收益水平,传统盈利能力易与其混为一谭,以为它就能代替办或代表了企业的收益水平。
销售净利率:这一关键绩效指标,以及相关的含义及计量公式,其中,缺陷之一是,当它对应着多个品种计量时,会因相关总费用税息没有分配而显得失值!又不能分别计量加总。缺值性也表现在未将固定成本中和变动成本中,分别可以表现销售量额的市值水平,深层而更关键的衡量指标参与进来:如单位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以总分的形式计量核值。因为,传统的计量法似乎是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已含盖了它们,反正肉烂都在锅里!问题就发生在这里。抛开正常的增减成本量不说。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成本利润计量的同时,忽视着规模成本和增值收益双重对应的潜在指标严重缺值性反差:即单位固定平均成本利润和单位变动平均成本利润和总成本利润平均比值,并不同步增减。在规模经济中,销售净利率指净利(指税后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值,计算公式为: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例如,甲公司净利是384万元,销售收入19200万元,销售净利率=(384÷19200)×100%=2%,它指的是每100元收入中含有净利润的份额,这反映企业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而销售净利率与净利润成正比,与收入可能成反比,企业要提高销售净利率,只有在收入增加的同时相应获得更多的净利润,才能使销售保持不变,通过分析销售净利率的升降变动,可以促使企业在扩大销售的同时,注意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
销售收入增长率或销售比增长:计算公式为:本期销售收/前期销售收入;它指反映企业销售收入变化趋势;“人均销售收入”计算公式为:销售收入/平均职工人数,“人均净利润”: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平均职工人数;它反映企业管理水平;“人均资产总额”:计算公式为:资产总额/平均职工人数;它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能力。 “销售收入增长率”或“销售比增长”中,本期销售收入/前期销量收入,其增长率,仅只反映收入状况,不等同于销售量额(收入)的单位平均收益值水平。因为,它才是定价的重要参照依据之一,但是,它又不是价格本身。而且,本期销售收入和前期销售收入之间,未能全程表现或特征体现产品在不同生命周期中,平均销售收入之间的量,可以是反差很大或很少的量,无法真实代表什么。
“人均销售收入”:原本是用来衡量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变成了不讲收益质量的大干快比之术。 这里似乎存有一个连自己都无法自圆其说的同时令人发笑的悖论。你说人多了好呢?还是人多时人均销售收入多了好呢?人少了好呢?还是人少时人均销售收入少了好呢?谁都知道人越少越好,人均收入则越高,人多了时如果销售收入上不去咋算?这时人多岂不成了累赘?销售收入岂不是被稀释了。问题好象不在人的多少,而在收入多了就好。但是,销售量额(收入)中,单位平均收益值越低的收入越多,反而不怎么好。“人均资产总额”:含不含固定资产?如果包含,人多了好呢?还是人均资产多了好呢?人少了好呢?还是人均资产少了好呢?这里好象又隐有一个悖论。谁都知道人越少越好?人均拥有资产则越多,那么说固定资产越多越好,那成本岂不是也水涨船高了。如果不包含,那样也许好吧。
四 财会数据百分比值来自不同类项,但是,又是紧密相关的科目,本应反映的是特混比例平衡。
财务报表收支平衡性记账数据,但不代表等于能自动综合归纳数值反映有用分析;
比如:单位销售量额中的成本应当能说明什么?销售量额中,单位平均成本、都有哪些不同新理念?
传统“本量利”财务绩效思想方法和计量工具,原缘于产出量成本计量和一系列推演计量公式,实际上,它并不含有实际销售量额和剩余量额下的单位成本详细计量核值;以及这种情况下的各种销售费用成本和毛净利润价值定价特性的量值性。同时,又因为,实际销售量额和剩余量额中,所含的可以较大升值的多种类边际特性值和多种类资产成本值价比,又未得以细分出现。而在这个升值空间中,却不是单纯传统“边际贡献额”和“毛益率”所能代表包办的。
在销售量、收入额、增长率、利润及量值之间,并不总是或单纯直线地呈正比增长的,这在规模经济条件下,在边际量构成的“边际贡献额”和“毛益率”参与下,在适当的增长率协调下,增长的数量收益性尚能呈现良性计量。但是,在不恰当的高增长率搅和下,销售量中,量与值会转变为投资和成本同步增加,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中,利润值会因不成比例降低收益价值。因而,由此冲谈甚至降低着销售量额中的价值和利润收益水平,甚至反呈反比性。因此,单纯“本量利”意义的销量大,并不等同于高值利润收益,而增长率适当的销量额,在不使成本追加情况下,收益比值才算正常。因此,在销售量,收入额和利润值之间,搅和着一个不恰当的盲目高增长率,只会慢杀企业,淘空身心。因此,不从科学“本量值,值量利”财务品值绩效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角度,审议销售量额中单位市价值,平均成本,单位成本,也就无从知道销售量额中,单位成本所含不同软硬资产的边际特性值是什么、有多大,固定和变动平均成本是多少。这里提一下传统财务绩效思想方法计量工具中,有一项计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即固定资产利润率:每百元固定资产所取得的利润额;计算公式:产品销售利润/固定资产平均总值×100%(指标说明:该指标比值越高,表明企业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结构越合理,提供的利润越多,固定资产利用效果越好;比值越低,说明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企业营运能力不强),但是,它的不足是有可能仍是固定资产数量规模额与所得利润额同时增长,这意味着是另一种方式上增加成本,同时它仍不能科学地评估出成本和收益的正常增长值。
传统“本量利”计量方法,所呈现的成本产出增长型利润观,表现在两个经营发展能力指标:销售增长率:销售增长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成长性;计算公式:本期销售增加额/基期销售收入×100%;指标说明:该指标反映企业在市场开拓和客户发展方面的增长能力;比值大于零,说明企业本年的销售收入有所增长,指标值越高,说明增长速度越快,企业市场前景越好;比值小于零,说明企业存在产品不适销或售后服务等问题。市场占有增长率:本期市场占有率减去基期市场占有率与基期市场占有率的比值;计算公式:(本期市场占有率-基期市场占有率)/基期市场占有率×100%;其中,市场占有率=本企业年度销售额/市场上同行业年度销售总额×100%;(指标说明:该指标是反映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是否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重要指标;该指标比值越大,说明企业的市场占有水平越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越强,并已得到消费者的充分认可)。
在规模经济条件下,它俩确有相当的积极意义。但同时,也隐藏着不足。其中,可能所含的边际特性质量,所涉及的市场价值定价和成本值增减如何,这在创值性批量经济看来,它们是目的;因为,在没有科学评估销售量额中的单位市场价值、平均成本,单位成本,仅凭一个“率”字衡量质量,隐患必在其中。因为,产出成本计量观,以常规推导方式,先行计量作业成本,混合成本和固定与变动成本,然后再设定利润额,最后定价,中间正忽略着多类多种边际成本收益特性的市场价值水平,有可能形成原本已有边际特性的市场价值(注:比如,贵金属原材料、原油原煤稀土等)定价过低,或是产品中边际特性价值偏低,而定价较高,所以,仅以边际量增加增长率谋取利润存有极大谬误。反过来,不科学的定价,又局限了销量额,收入额和利润值,甚至增长率意义的规模价值,同样,定价中的非全面价值依据性,所显示的非正常值状态市场价值,仅只能显示产出或销量额本位价值,而显示不出销量额中的单位平均成本值,包括显示不出固定和变动成本平均值,甚至单位成本是多少,也包括显示不出各种不同类别边际特性单位平均成本和平均收益及总成本是多少。
表 3 企业财会盈利运营能力硬指标计量公式的缺陷与不足分析表:
指标计量公式 | 缺陷与不足 |
净利润增长率=本年利润增长率÷上期净利润×100% | 周期过长,非即时性,适用面窄 |
固定资产增长率=[(本期增加的固定资产总值(原值)-本期减少固定资产总值(原值))/期初固定资产总值(原值))×100%; | 仅反映规模量的扩张,不反映投资创值质量; |
固定资产更新率=[(本期新增的固定资产总额(原值)/期初固定资产总额(原值))×100%; | 仅所映一种量与量和品种与品种的新旧更新,不反映与生产经营技术研发工艺标准相适应提升的更新; |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主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100%;平均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资产年初数÷流动资产年末数)÷2; | 周期过长,流动次数越多,虽然利用越好,但也有规模扩张量方面的粗糙性; |
存贷周转次数=销贷成本÷平均存贷余额,平均存贷余额=(期初存贷÷期末存贷)÷2;存货周转天数,365天/供应链用品值/平均库存值, |
次数越多利用越好,却有规模扩张量的粗糙性,又不能反映存货成本质量值,且易混淆会计期内的月(本)批次总量; |
产成品周转率=销货(或营业)成本/产成品存货初余额; | 次数越多利用越好,但掩盖了产成品的创造需求特值性; |
在产品周转率=销货成本/在产品存货平均余额; | 同上; |
原材料周转率=原材料耗用成本/平均原材料存货余额; | 同上; |
资料来源:财经网;
五 财会数据百分数比值的辩证对应性
财会数据对百分比的性质与功能,尚未有超越数学数字理念的范畴。反被它束缚和忽悠了。误以为它可以说明一切。虽然,它在经济学和财务价值管理工具方面有一定作用,但是,不等于能代表纵深软性品质方面和不确定性的内容。故而仍不能全面反眏财务新的可比项,实事上,另有诸多性能品质方面的可比项不同属性,特点各异的应用,相当奇妙。
传统“销售成本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的隐缺值;
传统“本量利”计量工具之一的“成本费用利润率”,指企业的净利润与其成本费用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成本费用利润率=净利润÷成本费×100%,这个指标表示企业每耗费1元的成本费用所能赚取的净利润,反映了企业净利润的获得与成本费用耗费的关系,指标数值越大,则每1元成本费用支出所带来的净利润越多,企业经济效益越高。问题在于以下几点:成本定价意义的净利润,即便是不同的销量,其利润率也是一样的,其相对应的费用成本,仅在量的增减上,显示利润率的量性数值,显示不出值性数量,即联立的成本费用和利润率双双免强成正比攀高;再者主要是能有效提升利润率增长的边际利润中,没有边际附加经济特性值的介入,而只是以净利润来比对成本费用。传统 “本量利“,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成本计量的同时,忽视着控制规模和提升收益双重对应的潜在指标:不同的成本比值在同一种产品中的不同利润升值性。
传统“本量利”计量工具之一的“销售成本率”,指企业成本费用与净销售收入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销售率=成本费用÷销售收入×100%;这个指标揭示企业每取得每1元销售收入所耗费的成本费用支出,即消耗率,指标数值越大,说明企业消耗越高,经济效益越低,与前一个指标正好相反,利用上述两个指标,还可以将销售利润率作进一步分解:
销售利润率=净利÷销售收入×100%;=净利润÷成本费用×成本费用÷销售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成本率。
问题在于以下几点:在成本费用和销售收入之间,如果仅仍是成本定价的利润率,仍有可能出现成本费用异常如虚高,而销售收入中的利润比值率在贬值,高低点法试图解决此问题,但是,却仍忽略了能有效提升利润增长的边际利润中,没有边际附加经济特性量值化的介入。而以销售收入衡量成本费用,只是以量率的形式得出的加减乘除性百分比。尽管如此,在规模经济条件下,它仍有用。
现在应更改创新为:
案例分析:不同的费用成本变化出不同的单位综合成本:同步增减原则,本利连锁反应。
某经营名表的公司,下辖两个精品门店,其中,有一款名表,早有一定的知名度,销量稳中有升,月销售15只,该表单位每只进价10000元,单位每只售价13000元,毛利润为每只3000元,共计收入195000元,经计算得知总成本为150000元,毛利45000元,总成本占总收入的成本率为76.92%;毛利率为23.07%;但是,经营该品种的专柜月费用共计5000元,费用率占总收入的成本率为2.4%,因而,综合毛利率是多少?单位综合成本是多少?
另一种新款手表,单位售价17500元,月销售12只,单只进价11000元,毛利润为每只6500元,共计收入210000元;经计算得知总成本为132000元,毛利178000元,总成本占总收入的成本率为62.85%;毛利率为37.14%;但是,经营该表的专柜月费用共计8000元。费用率为3.8%,因而,综合毛利率是多少?单位综合成本是多少?
前款名表的综合毛利率应是:销售毛利率的23.07%减去费用率2.4%等于20.47%;毛利额下降为39916元;同步地;前款名表的成本率同时上升应是:总成本占总收入的原成本率为76.92%加费用率2.4%等于79.32%;新的成本额为154674元;新的每只表单位成本为10311元。
后款新表的综合毛利率应是:销售毛利率的37.14%减去费用率3.8%等于33.34%。毛利额下降为70014元;同步地,后款新表的成本率同时上升应是:总成本占总收入原成本率的62.85%加费用率3.8%等于66.65%,新的成本额为139965元,新的每只表单位成本为11663.7元。
小结:费用成本并不中性,而是某种隐性成本,不是原成本的单一性,而是双重性的。费用不计入单位成本而以收入扣减的传统作法后患无穷。
注意:计算百分比数值时,找对比较项,避免出现因求单位成本,而将费用项与均摊成本项弄混倒置计算。
练习题:核算以上各项数据,并对前案例进行百分比计算。(A)不同的费用成本对应不同成本值;(B)亲自换算其中的各项数值;
六 财会数据自比性被比项或量的目标失值
现行财会数据,经常将对象物或关系项视为自身,以为这样更能找准比与被比量,比单纯追求虚高对象比较物还要确切还要强,比如,成本的既往某期下降或上升了多少百分比。自比性如:运营支出占收入的××%削减到××%;净资产收益率由××%增长到×××%;运营收益占销售百分比的×%提升到××%。
(一)自比性产出值效率:
(A)成本率××%(下降××%);(B)应收账款回收天数××天(下降××天);(C)产品存货占月平均销售量××天(下降××天);(D)材料及在制品占月平均产量××%(下降××%);各种费用综合率××%(下降××%)。一句话。这种自比法具有掩耳盗铃之嫌疑。如果被比项本身虚高失值在发烧了怎么办。
(二)企业混合作业成本法,产出值核算的单元优势,成本定价的不足;
企业生产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混合成本作业法,对于制造成本费用的基础计量和产出值价值核算,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单位产出成本,确有单元核算优势。但是,对于总成本而言,它不能代表对其它费用成本和占值类成本的核算,比如和相关的销售成本,也无法顶替包办边际附加经济值特性的成本值和利润值。至多含有边际贡献额和边际贡献率,而且,主要性不在于,由此产出的成本定价以及较为固定的利润率,所计量出的单位产出成本,各类费用成本,反映不出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以及它们之间均衡的比例关系,也包括反映不出量利额值中,更具收益潜质(值)特性的盈利收益水平。它的优势表现为(A)通过对作业及流程成本的分析,发现流程改进的空间,如将作业划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尽量减少非增值作业上的资源,将更多资源分配到增值作业上去;(B)利用作业成本法,可以构建成本盈利模型,将成本分摊到多维的成本对象,如区域,品牌,客户群等。而传统核算仅限于产品;从而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C)通过追溯成本的流动及分析成本的构成,筛选优化成本结构,避免对间接成本的简化处理。
七 企业内部财会数据信息分析的优劣利弊
总体来说是务实,但却存有低值的问题。(A)销售历史资料,按照产品、地区、渠道,主要客户分别展开;(B)经营能力图表,指的是资产负债表中的各种比率,如负债比率,财务杠杆倍数速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固定资产占总投资的比例,流动资产周转率等。(C)获利能力表:主要指损益反映的信息,包括每一项成本在各个产品、各个地区、各个渠道点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以及总资产回报率,股东权益回报率等。(D)财务能力表:主要指企业历年表的预算数字,以及目前有几个银行在提供贷款,各提供多少等。(E)产品类别获利能力表:指每个产品的毛利率。周转率以及交叉比率,若某个产品的交叉比率高,表示该产品应该是明年度的重点产品,会带来更大的利润。(F)各项费用的比率,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其它费用。(G)资本支出需求,包括资金需求、人才资源需求、机器设备重置、通讯及办公设备、仓储运输设备增加等。
(一)解开成本定价中隐含的谬误锁扣;
传统财务“本量利”计量销售成本,也有其一定的依据性,它只能反映一定阶段销售收入和毛利率之间销售成本的定量关系。而且,由于固定的成本定价单价和由此产生的利润率,以及单位产出混合成本三重锁定,结果出现了即使是不同期销售收入分解计量不同期成本比率,都是一样的怪现象。谬误正在这里,传统计量理念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用“净利润率”和“毛利率”两个计量方式来试图解决问题.但是,它们却都绕开了因这两个计量方式带来的实际成本比值不同问题.同样,也因”净利润率”和“毛利率”不同,更加证明了对应成本比值的不同。这两个计量方式都反映企业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却没有详细分解考查利润率和成本比值的不对称本质。连带的错误是,反映在企业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统计计量,是直接按销售收入减直接成本的加总百分比换算的,其实,这并不具有真实的价值核算性能。
八 财会管理数据对比性,更应当关注被比项的关联价值
财会管理数据对比性,经常找不好找不准对象物,或者说被比项,具有很强的无标准性,或价值度不高性。不确定性。有的对应项功能不一样,却有特性互照性,能从特质特点角度说明对比的本质。
比如,库存与供应链用品等成本占季度总投资的百分比,可以从一个很强的侧面表现产值占值额,也能反映流动资金是否均衡周转特征。如果仅从流量表中观察,则会漏失专项分析视野;比如流动资金周转天数,不再仅是否提速周转一种评价依据,其相关对应依据,表现中间库存和供应链用品占值指标的间接关键评估;
比如:企业整体利润提升:税前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其业务收入组构为:(A)业务为主项;(B)业务为侧攻;(C)业务为稳步推进;(D)业务为协同配合。
这几大类不同业务中,相关横向细项百分比量值化,才能说明问题的本质。比如,主营业务占值占资额与生产采购占资占值额与总产出成本百分比;比如,年季月各总成本与负债,年季月各总运营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百分比等等。
但是,如果没有相应设置财务价值分析指标:如主营业务资金占值和涉物占值额与总成本百分比,与年季月成本百分比;中间横向相关价值整体项细指标欠缺,而这一类指标更能反映企业诸如全面细深成本收益特性和潜在生产经营状态。
比如,百分“率”的层值层意不同性:一是占有额的基础比值,即整体与部分,即一种量占另一种量的百分比;二是百分“率”级差额含量份额性,具有百分比平均率性,即每百分比中含有多少比率;三是百分“率与率”的比差比值,它反映双值性比项率差之间要素特征是一种什么样的函数比值关系;比如,销售增长率和成本增长率同步增长时,什么是三率同步正负正反比?利润率实质上是降低,呈同步负正比性;但是,如果是销售增长率上升而成本增长率下降,利润率有可能暂时是上升,呈同步正反比性,有时实绩发生的利润率差值,也是定价的依据之一,
参考文献
B《估时作业成本法---简单有效的获利方法》{美}罗伯特卡普兰著;商务印书馆;第2版2010.7;123-148
B《财务管理工具大全》王书洁著;人民邮电出版社;第2版2011,5;187-257
B《编制和列报财务报表跟我学》张强著;广东经济出版社;第1版2010,11;109=205
B《战略绩效管理最佳实践》王小刚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第2版2011,6;176-183;
B《管理会计》吴大均著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第2版 20106;187---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