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着力点不能只放在向民企提供资金,而应该强调撑大国内市场,用市场空间的扩大来引导民营企业去强化造血机能,去赚钱发展,而不是等待救助。
在中央的大力推动下,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成为当前政策的一个重点。在11月初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总书记非常具体地指出了改善民营企业发要抓好六个方面政策举措的落实,包括:(1)减轻企业税费负担;(2)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3)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4)完善政策执行方式,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对民营企业断贷抽贷;(5)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6)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
中央做了如此详细的要求,各个部门自然要落实。从金融到财政再到地方政府,都开始把改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出台了不同的政策来落实。由于各个部门的政策行动很集中,估计在短期内会形成改善民营企业环境的一场小“运动”。
民营企业到底希望政府解决什么问题?从民企角度看,最希望政府做的事包括:降费减税;协调解决融资难融资贵,提供融资担保;降低环保环节的经营成本;解决政府欠款的三角债;改善营商环境,构建公平竞争平台;提供土地支持;提供投资便利;提升审批效率;保持政策稳定性;国有企业退出部分竞争行业等等。还有企业表示,好的营商环境就是地方政府别胡乱干涉民营企业,不要迫于招商引资压力,行政干预民营企业以商招商;也不要因为发展压力,强迫好好的企业贷款扩张,拔苗助长。
从很多民营企业关心的问题来看,还是过去常见的那些事情。这也反映了民营企业当前的心态,如果能把过去的事情了结了、问题解决了,这就算不错了。但对于今后应该如何发展,民营企业普遍想的不多。需要指出的是,现有政策的着眼点,可不是只解决过去那些事情,而是今后要做好。如果政策初衷与结果相违背,那么现在的支持政策再收回去,或是以后根本没人搭理,这都是有可能的。
我在最近的分析中认为,直接把政策着力点放在银行这个源头,这可能本身就是错误的。这估计是学院派的思路,以为踩刹车时好用的招数,对踩油门也能用。实际上两种情况下的政策有效性是不一样的,踩刹车的时候,政策着力点放在银行,直接卡出了资金龙头,这时候政策真地好用。如日本控制房地产热潮的时候,就是这样。但如果要踩油门,银行这个源头就不好使了,因为龙头一打开,资金的流向无法控制,根本不知道钱去哪儿了。这也是我屡次分析央行无法进行“精准滴灌”的原因。
那么,当前政策着力点应该放到哪里呢?
我的答案是:扩张市场。几年前,我预测中国会走到“大放水”(即大规模刺激政策)的地步,当时理解者和认同者都极少,大家都觉得在“三去”政策之下,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在虽然宏观形势和政策都有很大变化,政策上也在不断放松,但大家对放松政策也未必就理解了,只是觉的现在能够“放水”就成了。我们必须知道一点,对于中国的民营企业而言,钱是一个问题,但更大的问题则是市场问题。有钱没有市场,肯定是不行的,而市场问题也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因此,我与很多看法不同,认为减税政策对解决民营企业问题的作用有限,其效果相当于单边止损,抑制了政府消费,但对于市场的帮助不大。
政策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对中国经济来说,更重要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利用政策来撑大市场,挖掘市场潜力,扩张国内市场空间。即便是完全市场经济国家,经济也有紧缩和扩张的不同周期。从今后的政策制订来看,应该盯住的是扩大市场。对于企业来说,有钱赚比发钱给企业更加重要。还要强调的是,在缺乏市场扩张的支撑条件下,如果一味强调向企业提供资金,资金只会流向房地产和外部市场,这将会造成人民币进一步贬值,加剧资金外流。一旦只要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就会立即踩刹车。
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政策环境已经形成,各部门和各地方都开始采取行动向民营企业倾斜资源。但政策着力点不能只放在向民企提供资金,而应该强调撑大国内市场,用市场空间的扩大来引导民营企业去强化造血机能,去赚钱发展,而不是等待救助。
作者:陈功;安邦集团董事长、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