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超明
我们要先来理清阶层、向上流动这两个概念,其实可以放到一起,打破阶层固化,其实就是要让人从下层向上层流动。
我们必须破除官本位这种陋习,不是说你必须当个处级以上的官员,才完成了阶层的向上流动。更不是说你得上百富榜、千富榜、成为千万富翁,才是向上流动。
正确的姿势建议从两个角度去理解,一是流动的层次性,我们绝大多数人,不可能一次性流动到位,也就是一鸣惊人。二是从中产阶层的标准去衡量,这是一个很好的定义。
先看流动的层次性,从一穷二白、没有得心应手的技能、没有收入相对不错的工作,到掌握一门核心能力、找到好的工作、每年能存一些钱,这就是完成了第一层的流动。
再到有房子、有车、有一定的存款,达到小康生活,进入到这个阶层,完成了第二层流动,对于纯粹没有祖辈积累的基层公民来讲,这算不错的结果。
再看中产阶层的标准,无论是麦肯锡的说法,还是统计局的定义,我们就理解成第二层流动,有房有车有存款,这应该是阶层流动的过渡阶段,中间段,数量庞大,决定一个社会的稳定,到这一层,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可以知足常乐了。
如果有更高的目标,可以再逐渐往上走,但是,你将目标盯到最高层,认为流动不到最高层,就是阶层固化,这就太极端了。流动到最高层这种显赫目标的实现,奥巴马也许碰到过,他在竞选总统的时候,互联网营销帮了很大的忙;包括现在很多竞选,互联网营销都在发挥威力。
阶层固化与流动,我们分成两种:一种是个体的,人的流动,财富与地位、权力、影响力上的增强。另一种是组织的,比如企业的变化,从微型企业向小企业壮大,从小企业向中型企业做大,再到大企业,甚至中国500强、世界500强。
先来看人的阶层流动。
从10年前开始,互联网营销就光明正大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再早一点,20年前就开始了。老邓经历的时间没那么长,在这个领域里也就10年时间,相当于大学毕业那会,就披挂上阵。
正是这10年,身边至少有10名这个领域的从业者,比较优秀的从业者,农村出身,没背景没资源,现在每年的净收入都在30万以上,其中还有几位,连续几年都拿了100万+的年收入。
再看看合作的各种网推人员,包括发帖、媒介、兼职设计、兼职写手、链接人员等等,总的加起来少说也有上百人吧。他们会从各种公司接单,平均下来,从每个公司拿到的单子一个月几百元属于正常情况。总的算起来,月收入高则上万,少则会有两三千。不排除收入更低的情况,可能做段时间就转行了,这样的网推也不在少数。
这正是互联网营销给大家创造的机会,看得见,摸得着,在我们的身边陆续发生。也许这些样本,还不足以见证我标题里阐述的观点。但放到全国,至少上万家互联网营销公司,数百万互联网营销从业者,1000多万家中小企业,其中估计一小半都聘了这样的员工,只要有10%的人完成中产层阶的流动,这就能够体现出互联网营销正在帮助打破阶层固化、促动向上流动这一现象。
以前有人将网推里发帖的从业者,一杆子打倒一船人,冠以“水军”的帽子,这是一很不道德的定义。大多数BBS发帖者们不过是采有了免费的方式,通过免费的渠道,将营销信息广泛散播而已,只要不是违法违规违道义的事情,完全应该支持。(少部分恶意营销者,另当别论。)
很多这类从业者,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处于社会底层,以前发一帖才4毛钱,加1张图5毛钱,一个月能赚多少?少部分单子量大的,月收入可能有上万。但大多数发帖者,月收入不过两三千而已。
但是,正是这种很初级的工作,入门级的互联网营销职业,逐渐演练,日积月累,其中也会产生一些不错的站长或营销专业人士,从收入与技能上完成逆袭,逐渐过渡到阶层的变化。
从这篇文章开始,所有水军的提法,可以休矣。
再说组织的流动。
在互联网营销没有起来的那个年代,相当漫长的年代,电视、广播电台、报纸、杂志与户外广告垄断了企业的传播渠道,结果是什么?营销成本太高。实力弱点的企业,根本没有机会在广阔舞台上去亮个相,没有这样的舞台,做全国市场也就艰难得多。
而且那时候,优质的媒介资源稀缺,很多企业根本没有机会参与购买,即使拿到了门票,背后也有众多暗箱操作,最终也可能打得头破血流。当年部分实力本来不强的央视标王,投入重金拿到央视资源后,耗去了向上流动的资源,结局都不好,比如孔府宴酒、秦池、爱多、熊猫手机等,如果有互联网营销的存在,他们的选择机会无疑更多,结局也可能改写。
而像娃哈哈、宝洁、蒙牛、茅台这类央视标王,因为本身就是财大气粗的角色,投出去广告费也动不了根基,加上本身团队的运作能力强,得到央视资源的助推后,强者更强。
互联网营销带了很多改变,它让任何一家企业,哪怕年营收只有几百万、员工只有几个人的企业,都可能引爆关注度与业务量的双重增长,完成向上流动,而投入的营销经费,可能只有几万元或几十万元,远远不会伤筋动骨。
但移动互联网又带来了并不乐观的现象:垄断,大多数东西都是封闭的,免费资源极剧减少,随便做一次营销推广,要想在移动端做出效果,经费都不菲。稍微有点价值的渠道,价格都不低,大家如果关注这个领域,可以发现,经常闯入我们视野的那些品牌,都是“金主”,积累了很多年或者拿了很多钱。这纯粹不是小微企业们能够承担的,众多互联网草根们,正在丧失再次掘金的机会。
PC端互联网时代,我们在不错的网站上发一篇营销新闻,也就几十元或百多元,而且会有展示位置,有入口,效果还不错,这样的资源支出,小微企业都付得起。但现在,客户端资源极其有限,几十元根本就不可能有位置,投放后有外链接,也不过是充数。微信公众号,僵尸粉占比9成的,阅读量靠刷起来,投1篇广告也要一两百元。稍微有价值的渠道,起价都在千元左右,但转化效果很难预料。
珍惜与把握住互联网营销的最后机会吧,它的红利还有几年时间。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郑毓煌曾有一个观点我很赞同,他认为:中国需要国家营销战略,以提升中国企业的品牌形象和中国产品在全球消费者心中的接受度。只有推行国家营销战略,才可以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开始向品牌大国转型。
老邓认为,中国也需要互联网营销国家战略,这既是打破阶层固化、促进向上流动的商业机会,同时也是国家营销战略创新的需要。
(来源:超明讲武堂微信公众号,为中国奋斗寻找为何败、如何赢的答案,让每篇文字都充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