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楼下有个理发店,我是那儿的常客。去年夏天,这家理发店搞会员制,凡是在该店存了200元,即可理12次,平均算下来,一次16.67元;如果不是会员,则每次30元。我当即交了200元,去年末,我续了费。
今年春节回北京,我又去理发。老板娘边给我洗头,边跟我说涨价了。我问怎么涨,以前的会费如何算。老板娘说,存200理10次,以前的会费可通过补交钱的方式来执行。我当时就有些生气。今年你涨价,按新价格交会费,没有问题。如果我觉得价格高,也可以选择不消费。但是,去年交的会费,去年承诺的价格不算数,还得补交钱,岂能如此野蛮?
我与老板理论,老板的意思大概是,按原来的价格走,已经不挣钱了,所以不得不涨。而对于“去年的会员费不算数”这个问题,老板的理由也是如此,不涨就赔,因为理发师工钱涨了,房租也涨了……
姑且不论刚过了一个春节,理发店即涨价是否站得住脚,单说会员费补交的问题,这店主的做法明显属于流氓。作为消费者,面对这样的商家,会产生一个合理的推断:存会员费,将来是理发店逼迫你就范的“绳索”。换句话讲,理发店如此随意的涨价法,将失去消费者起码的信任。没有了信任,我们还能再去消费吗?除非是,方圆一公里以内,它没有竞争对手。这可能吗?
许多人认为,价格是一种市场竞争和博弈的手段,而忽略了一个更为基本的意义,即价格是一种品牌和信任的表达。
耐克和特步的鞋其实没什么区别,都是在中国福建晋江、广东东莞一带生产,用的材质差不多,商标也是在国内贴的,但两者的市场价格差30-50%。如果某一天,耐克大幅度降价,那结果是什么?会争取到特步的消费者吗?也许会。但是,耐克的消费者也会转移购买特步。同样的价格,我凭什么非要购买耐克呢?再说了,你降价,“一定”表示你的品牌,你的材质,你的服务都在下降,这就是消费者的认知。
我有位朋友是销售工业自动化设备的,他对东北某电厂的报价是一套设备100万,因为竞争对手报价只有80万,为了和人家竞争对手比拼,他立马降了15万,报价85万。结果,对方不再象以前那样主动了,关系明显冷淡下来。这是为什么?电厂方面不再信任我的这位朋友了。
所以说,价格远远不是一种商品金额的标签,它所传达的信息是多元的,它有许多“潜台词”,而首先是一种品牌与信任,如果你随意的改变价格,看起来符合你经营的需求,可以弥补成本缺口,可以和竞争对手一较高低,甚至可以表达友情,或者杀熟,但是,如果做这种事随随便便,那么,客户就不再信任你,下次不再购买你的产品,那么,你牺牲的,远远不是短期的利润,而是长期的客户流量。
所以,定价要慎重!报价更得进退有据!
作者:精益营销专家王浩老师,邀请王浩老师讲课请致电13718601312(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