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接了一家系统集成企业的营销咨询项目,调研中了解到一个数据,2017年全年,他们投了标,而没有中标的直接浪费高达330万,这笔费用包括:购买标书的费用、为投标而动用的各项资源(技术、商务等)、投标中产生的差旅费等。另外,这些未中标业务前期的销售费用没有计入其中。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近些年来,政府和企业的采购,越来越多地采用招标的形式,因此,作为供应商的销售人员,如果不明白投标“那点事儿”,肯定是玩不转的。
许多情况下,业务员一听说那儿有招标,就赶紧去买份标书。甚至,有些人在网上查到招标公告,就毫不犹豫地去投标。如果投标是那么好玩的一件事,那么,销售这个岗位就基本上变得可有可无——反正,招标信息必须是公开的,只要在网上多花点时间,搞几个招标信息,并非难事。事实上,投标没那么简单,你懂的!
那么,如何提高投标的效率,降低过程的浪费,而不是打个酱油呢?其中的正道只有投标运作,也就是针对客户的招标,做好前期工作。做好前期工作的标准是什么?这个标准是:在客户采购流程中,每一关都能通过。
我们知道,投标成功最基本的逻辑是,客户的采购方案以我们的方案为蓝本。但是,这并不是说,如果采购方案是以我们的方案为蓝本,我们就一定中标。
前不久,我是到一个案例,客户在编写招标书前夕,请某供应商的销售人员小雷草拟一份技术参数表。小雷很激动,心想客户如此倾向于我,中标一定没问题了。结果,评标结果出来,他被out了。我细问小雷,他是什么时间点介入这个项目的。小雷说,3个月前去拜访客户,客户告知项目的信息,说是要招标……显然,小雷属于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而客户在项目采购的流程初期,应该已经有供应商介入了。那为什么客户又要请小雷协助写技术参数呢?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客户在利用小雷,甚至,客户是和某供应商合谋,一起利用小雷。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现在的客户真会玩,把“无间道”的手法玩出了新花样。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想搞投标运作,必须早期介入,并且保证三点,一是在客户每一个采购流程节点上,都能获得真正的成果(关于成果的定义,请参见我的《大客户销售路线图》),也就是说,如果你在某些或者某个采购流程节点上没有取得成果,就不能说“通关”成功,也就不能确保最终中标;二是在每个采购流程节点上,必须获得客户内部集体的认可,而不仅仅某个人的认可——组织客户的采购,是一种集体意志,一个人说了不算,即使这个人很重要;三是在每个采购流程节点上都把竞争对手PK掉,也就是说,客户在内部运作的过程中,虽然有竞争对手参与,但始终以你为参照物。注意,这三点是相互支撑,而且是相互验证的。
招标不能“吃快餐”,否则就是“赔了夫人还折了兵”,两头都不划算。盯住客户的采购流程,一步一个脚印,保证步步“通关”,那才是关键!
作者:精益营销专家王浩老师,邀请王浩老师讲课请致电13718601312(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