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组织客户而言,组织结构再复杂,执行采购的,依然是一些具有鲜活个性的人。无论采购什么东西,他们的心理或多或少地影响了组织的选择和决策。所以,了解组织客户内部角色的心理特征,是2B(大客户销售、项目销售)人员的必修课。
因为不同的环境,我们要充当不同的角色。角色不同,心理表现也随之转变。大体上,在这个世界,成年人会扮演三种角色:
1、家庭角色: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为人夫(妻)
2、组织角色:为人上级、为人下属,为人同事
3、社会角色:为人知己、为人友、为人旁观者、为人敌
对营销而言,角色区分非常重要,因为当人作为购买者时,角色心理将发挥主导作用。譬如,一个性格张扬的人,在一家保守的国有企业中,他不太可能随着自己的性子来办事。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成年人即使充分多种角色,他的性格底色依然或隐或显,多多少少影响了他们的行为风格。
分析组织客户的角色心理,有很多个面向,根据作用力的大小,依次为:文化心理、职位心理、职业个性、流程心理、场景心理。下面,我们就这些心理表现分别探讨:
一、文化心理
什么是组织人的文化心理?就是这个人受组织文化影响的心理表现。
我接触过几家互联网企业,普遍来说,他们的穿着比较随意,做事风格比较活跃。如果你是属于那种严谨、刻板的人,恐怕很难融入这样的组织。我发现互联网企业(大多数)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变化特别快。无论是想法、决策,甚至流程,说变就变。这种“瞬息万变”的作风,往往是互联网业界自我吹嘘的资本。说实话,对此,我是有点疑问的。做企业,创新是必须的,但内部各个环节频繁的变化不见得是创新,更多的是一种随性。好在中国人多,资本也给了互联网较多的机会……对不起,跑题了,毕竟不是讲管理。
我也接触过一些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相对于互联网企业的“生龙活虎”,这些组织的成员更多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保守、沉稳,乃至不思进取。有一次我在某央企讲课,事先说好了,让他们分组,以便讨论和活跃气氛。到了现场,来了30多人,大家都往后排坐,我临时组织,招呼大家往前坐,分一下组,结果,努力了三次,没有成功。这样的情景,在一家私企是不可能出现的。显然,这家企业的员工心理已经集体“后退”。
什么样的组织文化,决定了什么样的个体。组织文化对个体的影响,最重要的因素是规则的稳定性,以此为标准,我们将组织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超稳定结构:政府、历史超过20年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如公立学校、医院)、大型企业等。在超稳定结构型组织下工作的人,一切都按部就班,凡事都重请示汇报,权力分界非常清晰,很少出现“跨界”行为。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这些组织内部人,因为特殊的关系或利益,搞一些“穿越”戏码。
2、独裁结构:很多老一代掌权的民营企业就属于这一类型,凡事都是老大说了算,下面的决策权很小。但是,销售人员应该注意,这样的组织,中层和基层的建议权和执行权依然是有的,而且,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去影响最高层的决策。
3、持续建设结构: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由于本身业务,以及外部市场竞争的需要,会适时调整流程和制度。这样的组织,中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较大,也比较愿意拍板。但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一些中层干部的官僚作风。同时,这样的组织也可能存在独裁倾向,这主要取决老大个人的作风。
4、变革结构:象互联网企业、初创型企业,都存在变革结构的痕迹。我不太愿意用“创新”这个词来界定它们的特性,是因为外界所看到的表面现象是“创新”,其内部的管理往往是混乱不堪——这样的用词并不过分。有些成熟的互联网企业,例如百度、阿里巴巴等,实际上已不再是一种变革结构,而是持续建设结构。在变革结构型组织下工作的员工,个人意志多变,集体决策也自然很不稳定。他们叫得最响的口号是:创新。事实上,创新本身不一定表示有价值。这个世界上,无谓的创新要远超有价值的创新。
同时,作为销售人员,了解客户的组织文化,特别是它的稳定性,有助于把握对方的“集体意识”,随之,也应该调整自己的销售心态和工作思路。
(待续)
作者:精益营销专家王浩老师,邀请王浩老师讲课请致电13718601312(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