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在浙江上课,课间,一位80后学员和我一起在外面抽烟,他发一句感叹:做我们这种销售,最难的就是做关系。
处理客户关系之难,不是80后、90后的“专利”,前辈们也遇到同样的问题。不过,到了80后、90后这儿,问题变得越来越大了。这有三个背景:
1、成长环境使80后、90后的关系处理能力下降了
7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独生子女也不少,即便如此,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家庭关系、社会关系依然是传统的,典型的特征是周边有兄弟姐妹、七大姑八大姨、邻居街坊。他们在这种关系网络下生活、学习,慢慢习以为常。所以,当他们成为销售,去理解、接触和处理客户关系时,相对驾轻就熟。因为,本质上,社会的各种关系,和传统的生活关系,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是,80后、90后的成长环境,与之前相比,有一点产生了巨大变化——过去的孩子,父母要求他们去适应社会,而80后、90后在青少年时期,父母和父母的父母,更多的是让社会去“满足”他们。他们不需要去适应兄弟姐妹、七大姑八大姨这些复杂的关系结构,甚至同学之间,也只有攀比。在他们眼里,“自我”比什么都重要,这带来的麻烦是,他们在进入职场后,较缺乏同理心,也不太理解传承了几千年的关系文化。我不是说所有的80后、90后都是那样,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会注意到这些问题,并做了很好的引导。但从大数据来看,80后、90后不理解关系,不会处理关系,是一个普遍现象。
2、反腐新政给客户公关带来了许多难题
最近几年的反腐新政,不管老虎、苍蝇,发现了就弄死、弄残废,这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是一件好事。至今差不多七年的时间,国内的政治局面改变了许多。当然,在许多角落里,腐败依然在滋长……
过去做关系,客户接受宴请、礼物、钱财,都是坦荡荡,如果你给的不够,他们还会毫不客气地要,一点儿也不把自己当外人。现在则不同了,做销售的想请、想给,人家也不敢要。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客户都成了真正的“先进分子”,显然不是。基本的市场竞争法则告诉我们,在一个关系型社会里,花钱买交情的事,你不干,总有人干,最后,不干的人还一定吃亏。问题来了,在客户“躲躲闪闪”的情况下,你如何出手,尤其,当你正好是一个80后、90后的销售时,连理解普通的关系都有难度,再去处理一些“犹抱琵琶半遮面”,更是难上加难。
3、“快餐型”思维影响了关系的发展
60年代之前,中国经历了剧烈的变革,短短的半个世纪,换了三个朝代,内战、被侵略、革命、各种思潮的涌现……那些年,可以说中国人被人类所有的苦难、理想和文化都洗了个遍。但是,总体上讲,中国社会还是保持了大量的传统元素,尤其是底层和家庭,基本的习俗和文化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此后,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80年代以后的改革开放、本世纪初的互联网……使得中国人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喜欢吃快餐——什么都欢喜快一点的,尤其是钱,最好一梦醒来,吊丝就成土豪,豪车别墅美女都有。
80后、90后受整个社会思维的影响,在处理客户关系时,表现大多急不可耐。有趣的是,表面上的集体浮躁,并没有完全动摇中国关系文化的根基——五千年的基础,不是说变就变的。尤其是一个组织内部,基本的关系结构和几十年前、乃至几千年前,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譬如政府的反腐基调,和机构设置,你可以在2000多年前的汉朝找到影子。又譬如,那些口口声声与与众不同的互联网企业,他们的官僚作风,同样随着组织的扩张,日有长进——九月份,我在京东上购12盒大闸蟹,有一盒出了问题,给京东打了N个电话,要求补发,照样是一堆“官话”、“废话”应付一下我,就是不办实事。话归正传,80后、90后的吃快餐心理,实际上与当下的关系社会结构是存在冲突的。
显然,80后、90后,如果不吃点“关系”这种钙片,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作者:精益营销专家王浩老师,邀请王浩老师讲课请致电137186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