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小琼
提到保健食品,人们马上会想到那些药店里占了很大地盘的花花绿绿的产品,或许还会想到街边那些吆喝着忽悠老头儿老太太的人,或许还会记起这东西不是药……
可是,保健食品的本来面目就该像大家说的这么不堪吗?我们一般说的“保健品”在国外被称为“营养补充剂”,主要是针对那些介乎于健康人与病人之间的亚健康人群。也就是说,在还没有生病的时候,便开始通过服用这些补充剂和应用某些医疗之外的技术、器械等来提高人体的机能,增强体质,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保护和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
据统计,在欧美及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营养补充剂在国民医疗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均大于药品。也就是说,在这些并不相信“药食同源”的国家,全民对于保健食品的信赖与应用要远远高于我们这个具有几千年养生保健历史的国家。
作为一个传统的养生保健大国,我们的历代祖先遗留下来的典籍、方剂中都有关于营养保健的记载。《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等都是他们留给我们的健康养生宝藏。那么我们如今当我们面对保健食品时,却总是心存畏惧?
我们为什么不愿意相信保健食品?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上世纪90年代,中国保健食品市场刚刚兴起时说起了。
90年代初期,保健食品这个行业得到了一次飞速的发展。当时有了保健食品这个概念,但是并没有保健食品的具体法律法规,这个时候比较流行的一些产品,我们今天也记得,比如“中华鳖精”、“脑黄金”、“三株口服液”,大家应该能够非常清楚地记得这些产品。当时保健食品行业发展得非常快,在90年代初期,我们国家当时保健食品的生产企业超过了三千多家,产值也突破了200多亿,但是,在这个时候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法律法规,市场没有秩序,竞争比较无序,消费也不是非常理性。混乱的市场鱼龙混杂,多少消费者对保健品的好感随着“三株”的树倒猢狲散消失殆尽。
为尽快规范市场,我们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涉及到保健食品的法律法规。目前,保健食品在我们国家有严格的法律定义:针对特定人群,不以治疗为目的,以提高人体机能、提高免疫力的食品叫保健食品。而且要求它不对人体产生任何的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的毒副作用。
在我国,保健食品也跟药品一样需要通过国家审批,我们可以看到产品上有一个“蓝帽子”,这个标识就是我们国家审批通过的保健食品的标识。保健食品同样需要政府部门经过科学实验以后才能通过审批。而一些营养食品或者功能性食品,或者是特殊人群使用的食品,这些统统都是在食品范畴之中,不强制要审批和实验。而一个正规保健食品的诞生,则需要太多的规范与流程了。
不过,法律界人士也指出,如今保健品批号混乱、多头监管等行业问题由来已久,虽然《食品安全法》中明确将保健食品的审批权和监管职责划归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试行)》、《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也已相继出台,然而由于配套法规还不健全,使食品安全法还没有真正能够得到有效落实。改变乱象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立法、执法。
可见,要让保健食品重新赢得消费者的好感,任重而道远。
任重而道远——什么样的保健食品才能放心选购?
我们需要知道,保健食品虽然属于食品,却又高于食品。它不是以治疗为目的,它和药有严格的区别,药品是治疗的,食品是解决吃饱和人体基本营养的问题。保健食品就是特定保健功效,对某一些特定人群使用的。假如有一种保健食品宣称可以速效达到某种目的,我们可以立刻断言其中必然添加了某些违禁的西药成分。保健食品是通过一个长期的过程,对身体进行调节,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的。所有立竿见影的宣传,都是不良商家无端夸大敛财的手段。
其次,我们还需要认清楚保健食品的品牌和厂家。在很多人认为保健食品市场要走向低迷的时候,同仁堂推出了自己的保健食品,云南白药集团推出了保健食品,海南亚洲制药集团推出了保健食品……知名药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口碑,便是其保健食品的金字招牌。不掺假,不忽悠,这些响当当的品牌便成就了其保健食品坚挺的内涵。云南白药的千草堂系列保健食品,虽然价格不菲却让很多消费者认识到药食同源的重要性。海南亚洲制药集团推出的首款保健食品“今幸”胶囊,为降低生产成本采用自主研发的模式降低了主要成分人参皂苷Rh2的成本,保证了提取的纯度。同时,海南亚洲制药集团还一改保健品全国总代、分销商、经销商层层盘剥的弊端,采用B2C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由厂家直接供货,真正还利于消费者。我们欣喜的发现,像这样本着为消费者着想的保健食品正在越来越多的走入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身体健康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像信赖药物一样信赖它们。
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虽然正规保健食品是人体必需有益的补充,但是也要根据身体需要选用,每一个保健品都有适宜人群和每天的服用量,一定要注意看它的说明书,如果按照说明书去长期使用,是没有问题的。同时还要注意的是,虽然保健食品也是一种食品,有一些也是不适宜长期服用的。要先确定其成分是否能够长期服用,再根据个人需求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