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反映在几个方面比较突出,一是民营企业的日子不好过;二是制造业的日子不好过;三是融资环境日益艰难;四是债务风险趋于爆发。多种困难之下,民营企业纷纷投入国有企业怀抱,通过资产交易、股权并购等多种方式向国企靠拢,宁愿“主动”被国企收编。在市场中,表现为民企的资源向国企集中。
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也引起了中央领导的关注。习近平主席日前在东北考察时再度强调,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始终关心支持爱护民营企业。我们毫不动摇地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保护民营经济发展。习近平还表示,现在的很多改革举措都是围绕怎么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对这一点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增强信心。我们要为民营企业营造好的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中央支持民营经济的态度如此笃定,这对民营企业是一个正面信号。那么,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到底如何?中央政策、宏观环境与现实处境是否一致?实际上,在中国搞民营企业的人,都可谓“百炼成钢”的人,对于现在的环境自有判断。不管环境冷暖,在中国这片广阔的土地上,今后的日子都要努力去过。
那么,未来国内的民营企业到底应该怎么办?如何适应当前和未来的形势?如何基于理性的判断进行决策?这都是必须想清楚的问题。
我基于对形势的判断以及对国内市场的调研,给出了一些民营企业“过冬”时的建议:
第一,欢迎党的领导。现在东南西北中,党领导一切,对于党的领导一定要正面看待。民企发展遇到问题,国家如果能够接管最好。这不仅是政治智慧,也是现实的理智之举。党要实现的是领导,并不是对民营经济的剥夺。更何况,“两个毫不动摇”已经写进党的文件。
第二,做市场要做供应链长的。供应链也是企业的生态链,供应链长就意味着企业生态链长,在这个链条上共生发展,即使发展环境转冷,也能够相互依靠,等于是大家一起抱团取暖。
第三,投资要做与国企合作的领域,实现共同繁荣。现在经济增速放缓,融资环境严苛,民营企业单独投资的风险将会增大,融资和债务的压力都会显著增加。因此,在策略上应该多找国企合作,资源借势、风险分担。这符合经济放缓之下的防守打法。
第四,在管理上尽可能不裁员,但也坚决不能进人。在当前形势下,过多裁员会引发社会和市场的关注,弄不好还会引来麻烦。不过,也坚决不能再进人了,一是现在企业领导已经太多了,二是要控制企业成本。
第五,在发展思路上,要从过去重视微观转为关注宏观。要审时度势,基于理性的判断。在现在的形势下,“等待”要比“进取”好的多,可以避免冒进而遭遇风险。既然是过冬,就要有个过冬的样了。
第六,在行业选择上,要与形势、市场、政策合拍,领域如果选错了,再有能耐也可能是白搭。房地产就不用多考虑了;出口产业要与市场多合作,但不是与跨国公司多合作,因为跨国企业收缩太严重,应该谨慎;对文化、军工、养老、旅游、消费等行业领域,民企还是可以适度参与的。
第七,与地方政府的合作要加强。要强调的是,这里说的合作是指组织关系,而不是加强投资合作。越是困难的时候,越应该与地方政府加强合作。
第八,多学习,多思考,多看书,多交朋友,广结善缘。如果现在抓紧,民营企业还来得及看书学习,找到对策;但以后就难说了,也许到想学习时,连教材都变了。另外,不管是看书学习还是咨询借鉴,都要多寻求真正专业机构的帮助。
当前经济形势之下,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已有很大变化。在“过冬”时,企业策略上应该注重防守,方式上转向多进行合作,伙伴多选择国企,政治上与党和国家保持一致。
作者:陈功;安邦集团董事长、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