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著名管理专家李江涛教授(微信公众号:李江涛商业模式创新)
任何企业都面临管理提升的问题。近年来,经常有一些企业家找到我,谈他们在企业管理中面临的一些困惑,表达其提升管理的紧迫愿望。李老师总结了一下,企业管理要解决的问题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员工问题,另一个是企业文化的问题。
西方的管理学用150年时间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我觉得中国的企业特别沾光,因为我们用30年时间走过了西方150年走过的路。西方150年所积累的知识,我们直接拿来就用上了。所以说,没有西方的150年管理知识的积累,就没有东方这么快的崛起。中国五千年文明积累的知识,加上西方150年积累的商业知识,才塑造了中国今天的辉煌和进步。
下面,著名管理专家李江涛教授逐一分析一下这些问题。
员工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个:员工的态度问题。
员工到底想不想干,跟钱有关系。所以,员工的态度问题说到底就是公司的福利问题。你们大家千万不要相信员工的觉悟,他们永远首先考虑利益。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说的就是这个问题。员工之所以听你的话,是因为你控制着他的相关利益。若不是因为你给他发工资,他才不愿意甩你呢。
在我们国家,利益不光是指钱,比如公务员和国有企业某些奇缺的岗位也是一种特殊的利益。所以,解决员工的态度问题,早期是用钱,后来是靠利益。
第二个:员工的能力问题。
要解决员工的态度问题,企业给员工的福利待遇要好。但是,要想员工把工作干好,仅仅用钱是解决不了的。要解决员工的能力问题,必须借助科学的管理,就是以流程化、标准化为核心的科学管理。比如说制度流程标准化。
这跟孩子读书是一个道理。想提高孩子的成绩,你可以多花钱给孩子找好学校,找好老师。好学校和好老师并不能直接带来孩子成绩的提高,但是好学校、好老师可以为孩子提供更有效的配套管理,这些更有利于针对孩子自身的特点去开发孩子的智力。
能通过层层选拔进入企业岗位的员工,相对来说都是比较优秀的。他们的能力能否充分发挥出来,就看企业的管理能不能充当他们背后的好老师。
第三个:员工之间的合作问题。
员工有了能力,有了态度以后,要想把工作干好,还需要解决一个合作的问题。有合作,才能产生合力和团队影响力。
要想增强员工之间的合作,管理者首先要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不能让团队成员如一盘散沙般各干各的。
具体的做法,一是团队的领导要采取民主的方式,使每个成员都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积极参与团队的决策。二是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让员工有地方、有时间、有机会向领导反映问题。三是区别个人奖励的方式,建立健全团队奖励及激励机制。
其实,解决员工之间的合作问题就是四个字:沟通+关心。领导与成员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都要多沟通,多关心对方。因为很多时候,情感都比制度更管用。
讲到这里,李老师总结一下。在这三个问题中,态度比能力重要,所以管理者要先解决态度问题。员工不想干,他能力提得再高也没有用。这三个问题解决了,管理者还要考虑管理效果的问题。解决管理的效果一定是靠目标。要想实现预期的目标,一定要实现上述三个前提,就是员工有积极工作的态度,有较高能力,有合作精神,这样才能产生效果。所以管理者在制定目标之前,要先确保解决前三个问题。
员工的问题解决了,管理者还要重视企业的文化。文化是在态度、能力、合作问题解决之后,产生一定的效果之后产生的,目的是让员工在企业中能工作得舒心。
首先,著名管理专家李江涛教授认为,企业要搞文化,一定要有文化广场。这里所说的广场,不是让你去弄一大片空地,而是说企业要有一个能举行活动的地方。比如,我们国家有天安门广场,国庆大典之类的重要活动就在那里举行。一个公司每年必须搞几次全体活动,活动中要树立一个标杆上去发言,并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所以文化就是一种炫耀式的程式。
企业文化的第二个组成部分是饯行。践行文化的目的是从每一个人身上都能看到企业文化的影子。要理解践行文化,大家可以参照藏族文化。藏族文化一个了不起的地方就是每一个人每天都要磕头。这个后文会详细讲。再比如,基督教的吃饭之前都要先祷告,“感谢上帝赐予我们丰厚的食物,阿门”。
再一个,文化必须要有一个传承的场所。这个场所跟前面那个活动广场是不一样的。文化广场是表彰活人的,这个传承文化的场所是感谢逝去的,为企业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的。企业要使功臣们有个去处。这些人的名字旁边不一定放苹果插蜡烛,但你可以写一段话,表彰他对企业的贡献。这么做,表示企业不会忘记那些曾经为它付出的人,对企业现有的员工是一种激励。
实际上,无论什么企业,无论你是否意识到,都存在一种文化氛围。依靠制度可解决一些管理问题,但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人们的观念、价值观往往决定着人们的行动。良好的企业文化能给企业带来长远的良性影响。因为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企业信徒信奉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