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春秋时期,霸主相继崛起,有时是一个霸主,有时是两个霸主并驾齐驱。
霸主打架,其他国家就会遭殃。
公元前579年,宋国宰相华元在首府举行和平会议,当时的两大霸主晋国和楚国都派代表参加,华元和所有诸侯国的希望都一样:晋国和楚国握手言和,促成世界和平。
在华元的忽悠下,晋国和楚国代表都在一份和平条约上签字,这份和平条约的内容是这样的:晋楚二国,同意永远放弃战争,同意互相救助灾难危急。
晋国如果受到第三方攻击,楚国要营救;楚国若受到第三方攻击,晋国要在第一时间向第三方宣战。
两国政府同意保持道路畅通,经常派使节来往,随时交流,共同逃犯叛逆,如果违背这个誓言,神明就降祸给他,使他国家的军队溃散,国命不长。
这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所有合同的一个范本,誓言之美丽,让人心驰神往,认为只要签了这份合同,当时的世界真就和平了。
但四年后,楚国进攻郑国,郑国向晋国求救。晋国上下在掂量了楚国野战军的实力后,发现这是个打残楚国的绝佳机会,于是迅疾出兵,在鄢陵把楚军打的落花流水。
四年前的誓言犹在耳,双方就已刀柄相见,丝毫没有见到神明降祸给晋国,反而,晋国凭此一战,牢固的奠定了天下霸主的地位。
— 2 —
誓言或者合同里的言辞越美妙,越惊心动魄,就越不靠谱。中国人常常说,我若怎样怎样,天打雷劈。
这就是惊心动魄的话语,千万别相信这种话,把这种话说的越响亮,把胸膛拍的越是咚咚作响,就越不可信。
中国人不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即使相信,中国人也会伶俐的认为,老天和雷公特别忙,根本不会真的来打来劈。所以,才有这种假大空的誓言,没有人会信守这种誓言,恰好相反的是,人人都在违背誓言,因为违背誓言是零成本。
把合同违规方的惩罚权交给第三方——老天和雷公,而第三方又恰好缺席,这就是中国式契约精神的本质之一。
— 3 —
刘邦和项羽打了多年,两人都打不动了,最后双方签订合同,以鸿沟为界,西为刘邦之国,东为项羽之邦。
刘邦带着弟兄们正要回汉中,张良、陈平等人说,坚决不可,咱们虽然疲惫,但项羽更疲惫,趁此良机,马上灭了他,否则就是养虎为患。
刘邦虽是流氓,但对违背合同之事还是有所忌讳,可张良、陈平等人却说,孟子曰过,夫大人者,言不必信。一纸合同算个屁!
刘邦拍案而起,撕毁他和项羽订立的合约,向遵循合约、毫无防备的项羽发起突袭,最终奠定西汉帝国。
合约就是诚信,双方必须要遵守,但如果一方就是不诚信,违反合约,另外一方也没有办法。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有人觉得这句话是,人没有信用,是不行的。其实更好的理解应该是,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那谁都拿他没有办法。
为什么会没有办法,因为中国人签订的合约,不是诉诸法律,而是诉诸仁义礼智信这种东西,一旦对方不仁义礼智信,另外一方只好干瞪眼。
— 4 —
那么,中国式契约精神的另外一种本质是什么呢?
元末明初的富豪沈万三可以告诉你。
沈万三在十几年的时间里,积累起来的财富可以修建南京城墙,可见他绝对是富可敌国。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聚敛起这么多财富,除了敏锐的市场眼光和迅疾的执行力外,沈万三还有一门绝招:中国式的契约精神。
仅举一例,就可证明沈万三的出色。
元朝后期,各地造反兵团如雨后春笋,大家都需要粮食。沈万三就做粮食生意。
他先和造反兵团签订合同,合同规定:沈万三借一万石粮食给造反兵团,造反兵团在攻陷一座城市后,将夺取的一半财宝分为沈万三。
如你所知,夺取一个大城市,沈万三是稳赚不赔的,但若夺取一个小城市,一半财宝就抵不过一万石粮食。
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沈万三就会收取全部财宝。
这就是沈万三的契约逻辑:我绝对不能赔,别管合同上签了什么。
这一契约精神的背后,就是这种思路:合约规定的条款,有利于我,我坚决遵循;不利于我,我就违反。
伟大的中国式契约精神。
沈万三后来被朱元璋诛杀抄家,其实也是这种精神的错误运用,他和朱元璋签订合同,要修建南京城,他所得到的回报就是在南京城的所有生意,都免税。
但如果他的生意不赚钱,他就会对南京城收费参观。
结果,朱元璋比他还畜牲,直接宰了他,然后把他的钱拿来修南京城。
— 5 —
我们经常会在当下,看到这样的新闻:某人为了让农民滞销的某产品顺利销售,和农民签订合同,以比较低的价格回购,然后又找到经销商,和他们谈妥价格。
但市场风云变幻,突然这个产品涨价了,农民立即反悔,某人要么就会赔的倾家荡产,要么就要和经销商反悔违约。
没有诚信,没有一丝违背契约后的忏悔,因为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基本精神。
白纸黑字俱在,说违约就违约,这就是中国式契约精神。
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很少有人不会中招。
有些人能躲得过,但大多数人躲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