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跑步的习惯快两年了,一般一次10公里左右,短的跑5公里,长的跑个半程马拉松21公里左右,中间还参加了一次25公里的杭州山地马拉松。长跑一段时间后发现一双合适的跑步鞋非常重要,有好几个朋友跑步不到3个月膝盖和脚踝受伤,其中鞋子不对就是很大的原因。这两年里,穿过7双跑步鞋,有3双非常合适,也使用最多,其中1双已跑过1000公里以上必须更换时才换的
回想买跑步鞋试鞋的过程,联想起这些年来招聘的过程,觉得有非常类似的地方,有如下几个共同体会:
一、实际使用合适才算真的合适
决定跑步买第一双跑鞋时,当时就认为买某个品牌的,价格稍微贵点的总要好一点,对具体跑鞋的性能和需求启示没有概念。没想到运气不错,第一双跑鞋穿着很合适。后来有半年跑步经验后,才知道对我们这种普通长跑爱好者来说,跑鞋需要适合自己的脚型包裹性要好,鞋底的缓冲要好可以保护膝盖,鞋子要轻便在长距离跑步中降低能量损耗。第一双鞋合适纯粹是运气,后来试过好几双不合适的,加上跑步有一年的经验才体会到真正的需求。即使在网上看过很多关于挑选跑步鞋的介绍,真正理解挑选的关键点还是要有较长的跑步经验才有体会。
当年招聘第一个下属时,就认为要招聘浙江大学等名校毕业的,对员工的具体要求也没有概念。当时运气比较好,按这个方法选择的员工确实不错,工作悟性好,学习能强,后来已成长为人力资源经理了。但后来在很多招人的过程中,不乏有招聘名校毕业的候选人失败的例子,在各种各样的失败和成功的经验中,了解到招聘除了职位说明书上的内容外,还需要深层关注人的特质和潜力,关注人与公司氛围以及团队现有人员的搭配。即使掌握了很多招聘的技术和技巧,是否招聘到一个合适的人也是未知的。
买跑鞋和招聘人的第一个共同体会是,有了实际经验才了解真正的需求,即使掌握和挑选技巧,挑选到合适的也需要一点运气,实际使用合适才算是真的合适。
二、长时间使用或极端环境下才可真正辨出质量好坏的差异
曾经在一个网站搞活动的时候以优惠的价格买到一双跑步鞋,收到后外型很漂亮,也很轻便,穿起来走路很舒服,试跑5公里觉得还不错。但跑了10公里,或穿这双鞋连续跑几天后,发现脚掌有些酸痛,膝盖也有点不舒服。这时候发现跑步鞋的质量差异体现在很多细节上,如鞋底的缓冲不够或鞋子对脚的包裹性保护差一点点,在长距离的多次反复重复中会将一个细微的不适放大到脚受伤的地步。自然这样的跑鞋只能用来走路,长距离跑步或比赛自然不能用。贵的鞋子不一定好,但便宜的基本不能跑长距离,在跑鞋上不能省钱,因为省的那点钱造成脚受伤是非常不值得的。
招人也是这样,工资高的不一定能干,但工资低的就更难了,如果只是解决普通日常事务,招人时尽量降低成本,选择工资要求低点的;但如果是专业技术岗位或管理岗位,很多结果很难标准化衡量,如果招聘时考虑价格因素太多,会发现工资上节约了一点,但给公司带来的损失远远大于那点节约。曾经见过两个管理岗位的比较,后来的比以前的一年人力成本要省几十万,但几年后发现公司的效益比以前要亏几千万。即使是专员岗位,也有这种差异,在常规日常工作中,看不除两者的差异,但在突发事件的处理,需要总结举一反三的时候,会发现人员的差异非常大。
第二个体会是贵的不一定质量好,但便宜的很难有质量好的,质量好的和差的在普通日常环境下很难看出差异,但在长时间或极端环境中差异非常明显,在长跑挑跑鞋或招关键岗位时省钱是非常不值得的,而花点钱挑质量好的才实际是节约成本。
三、品牌和价格有一定道理,但合适才是王道
有一次,看另一个著名运动品牌的一款跑步鞋广告宣传非常大,国际著名球星代言,价格不便宜,一年主推就是这款,便买了双试试。刚穿这跑的时候新鞋有点磨脚,跑过几次后不磨脚了,但用了一个多月,总觉得哪里不舒服,跑长了脚还是有点痛,没有另一个品牌的鞋那样即使长距离穿也不会让脚酸痛。可能试不同品牌的运动鞋对中国人脚型的适应型不同,反正穿着不合适,后来还是放弃了这个品牌的跑步鞋。
在招聘的经历中,类似的情况也遇到过,后来又招了一个毕业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候选人过来,虽然面试表现不错,但实际工作中发现他不能沉下心来做很多具体事情,和以前招的那个后来做到人力资源经理的完全不同。也曾经从同业大公司招聘了一个有多年营销管理经验的人过来做一个新机构的营销主管,价格还比较高,但来了之后发现他只是讲很多道理和方案,而不会深入一线营销员队伍,因为他在规模比较大的公司更多的是管理和思路,而在发展初期的公司需要亲力亲为很多事情他不屑于做也做不来。
第三个体会是品牌和价格好的确实有其好的道理,在品牌和价格好的中间挑可以提高概率,但并不能因品牌和价格而偷懒放松了把关,了解自己的需求和对方的特征,挑到合适自己的才是王道。
对于长跑来说,挑一双合适的跑步鞋非常重要,可以避免受伤可以提高跑步乐趣。如果有长跑的经验,有招聘的经验,发现这两者之间有很多相通的奥妙。 |